伊朗大選:魯哈尼當選下屆總統
2013年6月1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溫和派候選人魯哈尼(Hassan Ruhani)出人預料的以明顯領先優勢贏得大選。他在第一輪選舉中得到絕對多數,無須經過第二輪投票就直接成為下一屆伊朗總統。根據周六伊朗內政部發布的訊息,溫和派和改革派共同推舉的魯哈尼得票率為50.68%,以絕對優勢擊敗位居第二的保守派德黑蘭市長加裡巴夫(Mohammed Bagher Ghalibaf)的16.6%。
超過5000萬民眾有資格投票選出現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Mahmud Ahmadinedschad)的後繼人。據悉本次大選民眾態度十分踴躍,投票率達到約80%,因為選民積極性高,內政部還作出了延長投票截止時間的決定。根據該國憲法,已兩次當選總統的艾哈邁迪-內賈德不能再度選舉。在兩位候選人宣佈退出競選後總共有6位候選人參與角逐。魯哈尼獲得了絕對多數在首輪投票後直接當選總統。排在第二位的加裡巴夫是大都市德黑蘭的市長。在選戰中他展示出自身有效率的管理才能,被認為是保守派的實際型人物。之前有猜測,如果伊朗舉行第二輪選舉,他被認為將是與魯哈尼對決的人選。
之前被一度看好的現伊朗核談判首席代表賈利利(Saeed Dschalili)得票率並不理想。他被認為是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推出的候選人。伊核談判中他有著不退讓的強硬態度。而外交部長魏拉賈提(Ali Akbar Welajati)之前也被認為頗有勝算,不過他的得票率也遠在魯哈尼之後。
中產階級的希望
在保守派陣營派出多個候選人角逐總統職位的同時,改革派和溫和派卻集中推舉了魯哈尼。這位64歲的神職人員在大選之前得到了特別是影響力頗大的前總統哈塔米(Mohammad Chatami)以及不被允許參選的前總統拉夫桑賈尼(Rafsandschani)的支持。因為對監管媒體、網路和大學持有批評態度,加上打擊歧視女性現象的承諾使得魯哈尼成為城市中產階級的希望,即使這位前核談判代表並不明確的屬於改革運動。在大選中他曾經表示在核問題上要向西方靠攏,希望以此可以解除制裁。因為遭到制裁,數年來伊朗都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出現了急劇上升的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現象嚴重並且貿易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2003年至2005年魯哈尼出任伊朗前首席核談判代表期間,同意暫停鈾濃縮並且同意西方可以對核設施進行突擊檢查。不過2005年魯哈尼在艾哈邁迪內賈德上台幾周後被去職。
德新社報導,一位以色列專家曾作出分析,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不會讓魯哈尼成功當選總統。《以色列時報》援引中東問題專家亞利(Ehud Jaari)表示,對於哈梅內伊來說,魯哈尼作總統是"不可以想像的""致命一擊"。因此,這位最高領袖或在必要的時候會操縱選舉。
憲法監督委員會並不是由人民選舉產生的機構。2009年艾哈邁迪-內賈德的蟬聯就遭到了廣泛的質疑。當時計票工作還沒結束,官方就宣佈艾哈邁迪內賈德勝選,曾引發了老百姓的和平抗議活動。
綜合報導:文木(德新社/法新社)
責編:李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