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台灣被併吞前德國如何擺脫對中國的經濟依賴?
2022年7月2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德國已經深刻感受到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有多致命。現在聯邦政府想在中國武統台灣前修正這一錯誤。
德國《每日鏡報》撰文寫道:「台灣被入侵的情況下,德國及其盟友會做出怎樣的反應呢?德國和中國之間的經濟關係比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密切得多,那麼經濟制裁可行嗎?聯邦議院社民黨議會黨團外交事務發言人施密特(Nils Schmid)說:『有一點是清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採取武力的行為絕不會不得到回應。』……自民黨秘書長吉爾-薩拉伊(Bijan Djir-Sarai)認為,西方國家在台灣遭到入侵的情況下務必要『迅速團結一致地做出反應並且對中國採取嚴厲制裁』。制裁內容應該包含『針對個人和經濟』兩個部分。」
文章引述吉爾-薩拉伊的看法認為,德國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太過嚴重」。為了應對衝突可能會帶來的後果,「德國和歐洲必須盡快在經濟上更加獨立於中國」。
文章寫道:「(社民黨議會黨團外交事務發言人)施密特認為,如果真的發生台海軍事衝突,德國政府手上的牌並不差。德國正在努力『拓寬其經濟基礎』。而這種密切的經濟相互依存關係『反過來也適用於中國,中國比俄羅斯更依賴國際市場』。他指出,『國際社會採取的制裁行動會對中國的經濟造成相當大的打擊,會打亂中國成為領先的經濟和技術大國的宏偉計劃』。」
文章還引述智庫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lobal Public Policy Institutes)所長貝納(Thorsten Benner)的看法指出,「德國應該與歐洲、美國以及印太地區的盟國同步,『盡其所能成功地威懾北京,從而維護台灣海峽的和平』。德國應該提供的貢獻主要在經濟和技術層面,為針對中國採取經濟和科技制裁提供支持,例如切斷對中國的半導體技術供應。」
德國《經濟周刊》也撰文探討如何讓德國減少對中國能源材料的依賴。
文章指出:「(德國)經濟部公佈的一份要點文件指出,政府希望『減少對個別國家的依賴,擴大進口國和銷售市場』。最重要的是,將加強與德國擁有相同『自由民主基本價值觀』的國家的合作和商貿往來。」
文章寫道:「這是時代轉折的聲音:對國際開放說是,對依賴性說不。我們可以和令人不舒服的夥伴合作,但是不要受潛在的敵人擺布。肖爾茨總理的經濟顧問庫基斯(Jörg Kukies)最近曾提醒政府北京方面在稀土行業的市場份量。美國財長耶倫在提到中國的時候也是充滿懷疑的口氣。現在的主旋律是:新的夥伴,新的貨源。」
「看來對於所有正在考慮新的能源政策的人來說,有一點是清楚的:打造更廣泛更可靠的供應鏈需要有所投入,就像投保的保費一樣。」
文章寫道:「聯邦經濟部已經做出了第一批決定,對經濟的扶持措施將迅速重啟。國務秘書布蘭特納(Franziska Brantner)宣佈:「今後,聯邦政府將擴大對德國海外公司的投資擔保,包括具有戰略意義的原材料項目。我們還將擴大對外國企業的不附帶條件的金融貸款工具。」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