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 中美兩國 漸行漸遠

2023年10月30日

上周,中國外長王毅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華盛頓舉行了兩輪會談,今年實現中美首腦峰會似乎有了一線希望。但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以及劍拔弩張的台海局勢,卻給中美關係平添了很多變數。

https://p.dw.com/p/4YCKI
美國總統拜登2023年10月27日在白宮會見中國外長王毅一行
美國總統拜登2023年10月27日在白宮會見中國外長王毅一行圖片來源: Liu Jie/Xinhu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商報》發表評論稱,愈演愈烈的以哈衝突中,美國非常希望中國能發揮其在中東、尤其對伊朗的影響力,為避免中東發生大規模衝突付出努力,但從此次王毅的美國之行來看,美國的願望似乎落空了。這篇題為《中美關係漸行漸遠》的文章寫道:

"中國似乎更希望自己能在地緣政治方面在中東地區替代美國。北京政府對以色列境內針對平民的暴力進行了批評,但卻沒有明確對哈馬斯發動的攻擊進行譴責。在聯合國安理會,中國多次否決了美國有關捍衛以色列自衛權利的提案。以哈衝突爆發後,拜登在白宮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了會談,而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卻在北京接待了來訪的俄羅斯總統普丁。

上周,南中國海又發生了中菲兩國船隻相撞事件。很多觀察家認為,中國此舉是想試探美國是否有決心在烏克蘭和以色列之後,繼續對第三個盟國提供軍事支持。事實上,不久前白宮剛剛發出警告,如果美國國會不及時批准新的國防撥款,海外軍事援助將出現瓶頸。11 月中旬之前,美國國會必須通過包括軍費開支在內的預算。

10月26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華盛頓舉行會晤。
10月26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華盛頓舉行會晤。圖片來源: Saul Loeb/AFP/Getty Images

美國方面向中國發出的訊號也前後矛盾,時而溫和,時而強硬。華盛頓希望重啟一年前被北京叫停的中美軍事交流。在白宮看來,軍事熱線是避免南中國海擦槍走火以及在中東開展合作的基礎。此外,美國還派五角大樓中國事務主任卡拉斯(Cynthia Carras)出席了周日開幕的高級別國防會議'北京香山論壇'。但與此同時,上周美國五角大樓發表的中國年度報告中,措辭卻相當強硬。報告指責中國政府'在印太地區不斷挑釁,並過度擴充軍備以向國外展示實力。'"

文章援引布魯金斯學者哈斯(Ryan Hass )的話寫道,目前中美雙方都對雙邊關係取得突破和急劇改善不抱希望。在台灣問題上尤為如此,多年來,美國一直對台灣提供軍事及財政支持,而中國則視台灣為其領土的一部分,並不斷發出軍事進攻的威脅。

"中美關係的鐘擺將如何擺動,今後幾周內就有可能會見分曉。復旦大學美國研究所的吳新波對民族主義的中國報章《環球時報》表示,中美關係實現穩定的窗口期很短,可能的習拜會之後,中國將密切觀察美國的所作所為。

他表示,明年一月的台灣大選也是一個敏感的時間點。一旦民進黨當選連任,兩岸關係將進一步惡化。而這一切必將會對中美關係產生影響。"

對於以哈衝突爆發後,北京措辭含糊的表態,《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

"中國對加薩局勢的表態同東南亞那些以穆斯林為主的國家非常相似。北京只是呼籲衝突雙方保持克制。但對於引發中東局勢升級的哈馬斯的殘暴屠戮,中國的共產黨領導層卻隻字不提。

從毛澤東時代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就一直以巴勒斯坦代言人的身份自居。與此同時,中國領導層也改善了同以色列的經濟關係。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一樣,這一次北京也不肯對不公義的事件進行明確表態。

就此,中國已經間接地站到了恐怖主義勢力的一方。而中國這樣做的部分原因,則是其地緣政治的考量。這個亞洲大國正在爭取在阿拉伯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中贏得好感,而在這些國家中,支持巴勒斯坦的觀點佔據著主導地位。中國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為自己的另類世界秩序贏取支持。"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