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的會晤-北約再次完成東擴
2002年11月22日波蘭、捷克和匈牙利於1999年收到入盟邀請。之後又有7國收到邀請,它們分別是保加利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和斯洛維尼亞。
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和他的北約夥伴稱讚北約的東擴是歐洲邁向團結和持久和平的一步。德國總理施羅德說,北約的大門對其它候選國,如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也是敞開的。
在美國的敦促下,與會各國國家和政府首腦簽署了一項措辭鮮明的伊拉克問題聲明。北約在聲明中保證,採取一切必要步驟,無條件協助聯合國解除伊拉克武裝。
德國以及其餘49個有可能加入對伊作戰的潛在盟友分別收到來自華盛頓的一封信,信中請求各國對美國的軍事行動提供支持。施羅德對媒體表示,他尚未給華盛頓回信,但他再次斷然拒絕對伊動武:
「我們會對此進行詳細審查,然後當然會將結果公之於眾。大家肯定可以理解,在向公眾宣佈我們將如何行動前,我必須瞭解每一個細節。我們此前和之後所持的觀點仍然有效,直到今日我們仍不會參與針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
一旦美國採取軍事行動,是否可以無條件使用在德國的軍事基地和機場,對此,德國國防部長彼德.施特魯克還不想明確表態。但據德國外交委員會稱,美軍在德國的調動不會受到阻撓。聯邦政府將按照協約保證向美軍提供行動便利,諸如飛越其領空和部隊調動等,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北約19國決定將鏟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國際恐怖主義威脅定為北約的中心任務。行動範圍不再僅侷限於聯盟內部。在「聯盟以外」採取行動將成為慣例。北約的軍事打擊力度必須得到加強。各成員國保證加強軍備和武裝力量。然而這一點他們已保證了多年。羅伯遜認為,現在必須付諸行動。
到2004年,北約將成立一支2萬人的快速反應部隊,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調動和部署。這是美國方面的強烈要求。施特魯克說,德國將派兵參與這支快速反應部隊,但是基本原則不會改變。也就是說,德國士兵的每一項軍事行動都必須得到聯邦議院的批准。
美國總統布希與德國總理施羅德之間的關係仍然令人沮喪。即使是在拍照北約全家福時的再次握手,以及晚宴時的短暫相遇也不能使情況得到改觀。隨同布希歐洲之行的白宮官員說,德國政府在伊拉克問題上的表態仍然令人無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