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昂召開第三屆國際預警大會
2006年3月27日在過去的幾年裡,全球自然災害在範圍及程度上都有擴大,而這絕不僅僅是個人印象,世界各國的氣候學家及保險公司的調查專家都證實了這一變化。另外,地震所帶來的風險性也正在加大。據世界銀行預測,20年之後,世界人口的80%是生活在大城市。繼2005年1月,世界減災大會在日本神戶制定災難防護執行計劃之後,波昂本次會議的重點是放在政策的實際貫徹方面。
周一共有大約40個國家的專家、市長參加此屆國際預警大會的研討,各國代表將互相交流經驗,各抒己見,其中包括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會議協作者約翰‧霍肯斯介紹說:「克林頓是以聯合國特使身份參加會議,幫助重建海嘯災區,並對此發表講話。聯合國人道主義救援協調員彥‧伊格蘭德也將向大家介紹他的多年援助經驗。」
波昂市市長貝爾伯‧迪克曼認為,如果沒有地區間的交流,災難防護也將無從談起。他說:「任何有過洪水、颶風、地震等自然災害鬥爭經驗的人都知道,預警和救援系統要建立在跨區域合作的基礎之上。」
波昂本地也曾遭遇過洪澇災害,當地救援負責人表示,如果光有先進的技術系統,人員協調工作跟不上進度,對於抵禦自然災害也是無濟於事。他舉例說:「如果水位上漲的訊息不能被及時傳達給各個部門,地方政府不能做出積極反應,那麼我們的預警鏈條就斷了一環。或者地方政府不打算向公眾發出警報,或者民眾不能得到足夠的訊息,這都將導致預警系統失效。」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西部的帕丹市市長巴哈爾認真采納了這一經驗,他對於印尼在發生海嘯災難後,目前擁有先進的預警技術設備感到非常驕傲,他同時也感謝德國政府所給予的大力援助和支持。
從本周一開始,總共將有140多個國家的上千名人員出席會議,波昂市市長迪克曼表示,所有的參與者都將從中獲益。迪克曼說:「例如夏威夷的市長就對防禦自然災害擁有豐富的個人經驗,經常面臨洪澇威脅的非洲國家可以借鑑。很多貧窮、多災多難的城市抗禦自然災害的勇氣並不比我們少,這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