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特現代美術館:「世界走向波普」展
安迪‧沃霍爾和羅伊‧利希滕斯坦是美國的波普藝術先鋒。不過,在歐洲、拉美和亞洲,藝術家們也對這種新的藝術形式進行了探索。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現在正在展出一些不知名的波普藝術家的作品。
波普精神
這是法國藝術家伯納德‧朗西亞克(Bernard Rancillac,生於1931年)1966年創作的作品。在美國興起的波普運動那時已經登陸歐洲。朗西亞克等畫家用諷刺幽默的手法對美國的波普藝術進行了重新闡釋,創造了自己的波普空間。這些不太知名的作品現在正在泰特現代美術館展出。
超越沃霍爾
安迪‧沃霍爾無疑是波普藝術最具影響力、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儘管如此,泰特現代美術館仍然有意沒有展出他的湯罐頭作品以及所有其它常見的波普作品, 而是將目光瞄準在60、70年代表現出個人風格的無名藝術家。
波普藝術的融合
1932年生於東京的日本藝術家筱原有司男(Ushido Shinohara)曾在紐約生活了很長時間。他在60年代的早期作品裡就聚焦日本文化美國化的問題。在這裡,他將傳統的繪畫技巧和耀眼的色彩結合起來。
集體外衣
Nicola L. 是一位摩洛哥女雕塑家的藝名。她從60年代起生活在紐約,也設計藝術家具。其作品勇於探索人體和社會形象之間的關聯 。為了紡織品雕塑作品「外衣」,她1973年設計了這件給一群人穿的雨衣:每個人都可以鑽到別人的皮囊下。
挑戰市場
早期波普藝術家挑戰性地使用日常生活物品,比如湯罐頭、洗滌劑、泡泡糖,並用鮮明的色彩將它們創作為藝術。這些藝術作品很快變得價值不菲。波蘭藝術家傑西‧雷尚德‧澤林斯基(Jerzy Ryszard Zielinski,1943 -1980)反對市場體系的商業化藝術。泰特現代美術館展出了他的作品「沒有反抗」(1970年)。
方塊—女人身體
秘魯藝術家特雷薩‧布爾格(Teresa Burger,生於1935)生活在利馬。她屬於一波全面接受60年代婦女解放觀的藝術家。這件1968年創作的裝置藝術名為「立方體」,用幾何體來表現女性的身體。
汽車繪畫
她的名字叫朱迪‧芝加哥,她1939年碰巧也出生在芝加哥。60年代,這位藝術家搬到了新墨西哥州。其作品色彩斑瀾,將汽車零件、引擎蓋以及汽車繪畫結合在一起。她把這些視為男子氣概的標誌。
倫敦的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2013年時就為波普藝術之父羅伊‧裡奇特斯坦(Roy Lichtenstein)舉辦了大型回顧展,並首次展出了這位著名美國畫家的多媒體作品。圖中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三幅風景」,創作於1971年。 「世界走向波普」展展期至 2016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