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布魯塞爾「地球」主題展
2008年12月15日這是時鐘嘀嗒的聲音。幾十個白色雕塑人像一排排立在場地上,人像的面部則是一個個鐘表的表盤。整場的音效就成為一場時鐘的交響樂。展覽接待處安東尼-比利介紹說:"這是德國藝術家弗裡德曼的作品,表現得是等待我們的最後倒計時。如果我們不關注環境,就會陷入困境。時間一刻不停的流逝,我們必須立即採取行動。"
走進下一個展廳,幾幅帶有夢幻色彩的大幅照片映入眼簾。在照片上,你忽然看到中國的長城、美國的白宮、比利時的原子塔都幻化成沙漠中的廢墟。比利介紹說:"這是雅力克-莫熱的作品。他所表現的是,我們從自然中獲取資源創造了這些著名的建築,而如果人類消失,在自然界的力量之下,這些建築將會變成這樣的圖景。"
繼續向前走,在轉角處擺放了一個一米見方的立方體。乍一看上去,它似乎是一整塊花岡岩,細細看去,才發現這其實是一個玻璃盒子,裡面灌滿了灰色和黑色的細沙。這個展品的寓意何在呢?"這個玻璃盒子裡裝著數百億計的沙粒。每個沙粒象徵著一個星球,而整個玻璃盒子就如同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也就是說,與整個銀河系相比,我們所在的地球實在是微不足道。"
接下來,我們就走到一條搭建的街道上,兩邊的小房子是一間間的商店,代表著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走進其中一間,看到店裡擺著很多水桶。其中最高的一摞水桶上貼著寫有美國字樣的標籤,美國的下方寫著400升。比利介紹說:"我們這裡看到的是水消耗量的展示。美國家庭平均每天消耗400升水,中國家庭平均每天消耗90升水,比利時則為200升。"
在另一家"食品店"裡,我們則看到一些照片,上面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們把他們一家人一周所吃的食品都擺放在桌上的情景。美國家庭的桌上擺滿了速食食品,包括漢堡、可樂、比薩餅等等。而在非洲的一個家庭在地上所擺的只是一些穀物和蔬菜。
接下來,走進一家超市。在這裡,你可以通過掃描商品上標籤,看到這種商品運到布魯塞爾的運輸過程所排放的CO2。我們親自試驗了一下,發現一塊從紐西蘭運到這裡的CO2排放量為15千克。而比利時本地產的牛肉則只須排放10克CO2。
在數字展板上,我們看到一些常常聽到的訊息,但其具體數字仍舊令人驚訝不已。例如,人們日常生活中無可獲缺的鐵資源,按照目前的開采速度,到2087年就將告罄,鉛礦則早在2035年就會開采殆盡。人們對資源的消耗用圖片展示出來是觸目驚心的。美國每5分鐘消耗200萬個塑料瓶,同時展現在一張巨幅照片上,遠看上去似乎是一幅抽象畫,走近了才會看清那是一個個暴露在環境中、難以分解的塑料瓶。
與這種高度的能源消耗相對應的,是地球上另一些人們因缺乏糧食而忍飢挨餓甚至死去的事實。一個電子計數器上顯示著,自今年10月中旬這個展覽開展以來,短短的不到兩個月間,世界上已經有超過130萬人口因飢餓而死去。這實在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數字,卻是真實的。而在這兩個月間,世界上森林面積已經減少了150多萬公頃。
這正是森林的聲音。你進入一個漆黑的房間,伸手不見五指,聽覺卻因此而更為敏銳,令你感到如同置身於大森林當中。這種可以讓你親自感受的、具有互動性的展示對孩子們尤其有吸引力,這一展覽也因此吸引了很多比利時中小學校組織學生來參觀。等他們走到展覽的盡頭,就會看到擺放在這裡的一頭姿態優雅、卻目光憂傷的馴鹿雕塑,立在厚厚的一堆報紙上--那曾是他們所生活過的森林。或許看到這樣一幅美麗的圖景,孩子們的心中會從此播下熱愛和保護自然的種子吧。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