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阿富汗的兩次撤軍行動

2014年2月15日

1989年蘇軍撤出阿富汗之後, 接之而來的卻是無休無止的內戰, 民不聊生,生靈塗炭。那麼,25年之後,北約撤軍後,阿富汗的前景又會如何呢?

https://p.dw.com/p/1B9ib
圖片來源: Hussain Sirat

(德國之聲中文網)"當俄國人撤軍的時候,我們都特別高興。我們當時想,今後我們除了兩個伊斯蘭宗教節日之外,還會再增加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現年61歲的喀布爾教師阿哈邁德如此回憶當年蘇軍撤退的情景,他說:"當時我們還沒法預料,我們還將遭遇怎樣的厄運。很快,阿富汗人就開始了自相殘殺,沒有人再會提及慶祝蘇軍撤退的事情了。"

不過,阿富汗人當時曾經想到過要慶祝蘇軍撤退這一事實本身就足以說明,當地民眾非常痛恨蘇聯佔領軍。這場災難始於1979年的聖誕節。當時,為了支持遙遙欲墜的阿富汗共產黨政權,蘇聯軍隊大舉入侵阿富汗。這場戰爭使阿富汗變得滿目瘡痍,550萬人背井離鄉流離失所,150萬死於非命。

"友誼橋"上的撤軍行動

1989年2月15日,最後一批蘇聯軍隊跨越"友誼橋"撤回烏茲別克斯坦邊境城市特爾姆斯(Termes)的畫面傳遍了全世界。君特‧克納伯(Günter Knabe)當時從日內萬會談現場報導了蘇聯撤軍的消息。他回憶說:"那時大家都感到鬆了一口氣,都感到高興,因為大家都認為,這下阿富汗人終於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了。"

Afghanistan Jahrestag Saur-Revolution Kabul Sowjetische Truppe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然而,這種期盼顯然是一廂情願。日內瓦和平協定簽署國包括美國、巴基斯坦、蘇聯和阿富汗。美國和巴基斯坦均明確表示,他們將會繼續支持阿富汗境內的聖戰游擊隊,而莫斯科也繼續對納吉布拉政權提供武器和資金。直到1992年外援完全中斷,納吉布拉(Nadschibullah)政權也隨之垮台。

喀布爾政權依然離不開外部支持

蘇軍撤退25年後的今天,北約派遣的國際保護部隊(ISAF)也將撤離阿富汗。儘管這兩次外來軍事幹預有極大的不同,一次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一次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然而教訓卻是驚人的相似。

Afghanistan Jahrestag Saur-Revolution Mohammed Nadschibullah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同當年蘇軍撤退時一樣,今天的阿富汗政府也將依賴於來自外部的支持。外國軍隊撤出後,喀布爾政權能否維持下去,以及能夠維持多久,仍然是一個極大的未知數。阿富汗問題專家君特‧克納伯並不樂觀,他說:"國際保護部隊能夠遏制當地暴力的升級,而他們一旦撤出,阿富汗進步力量就孤立無援了,他們能否同極端勢力抗衡,保持迄今為止取得的成果,也就很值得懷疑了。"

阿富汗安全局勢堪憂

Ahmad Schah Massoud Mujaheddin-Kämpfer Afghanistans ARCHIV 1986
圖片來源: AP

國際保護部隊認為,他們已經訓練出35萬人的阿富汗軍隊和警察力量,他們足以勝任保衛阿富汗安全的任務。但是,事實卻並非完全如此。一方面,根據德國聯邦政府新近發布的阿富汗局勢報告,同2012年相比,2013年阿富汗安全力量傷亡增加了一倍,死亡人數達到4600人。

另一方面,聯合國的報告也指出,同2012年相比,2013年阿富汗平民死亡人數增加了7%,總人數接近三千人。聯合國駐阿富汗使團也對阿富汗本國安全力量維護和平的能力表示懷疑,因為,北約撤軍後,出現了一些並沒有阿富汗軍隊進駐的真空地帶。

阿富汗軍隊戰鬥力下降

Afghanistan Sowjetunion Abzug sowjetischer Truppen General Boris Gromow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來自阿富汗分析家網路(Afghan Analysts Network)的資深阿富汗問題專家托馬斯‧魯迪克(Thomas Ruttig)也同樣對阿富汗軍隊未來捍衛和平和穩定的能力表示懷疑。他說:"阿富汗軍隊最大的問題是他們內部的分裂狀態。比如軍隊的民族構成,當一個民族的士兵被派駐到另一個民族的地盤時,他們就不會被當成是自己人。" 魯迪克表示前不久海爾曼省就曾發生士兵向村民瘋狂掃射,造成大量傷亡的事件。

另外,聖戰者游擊隊時代留下來的一個傳統是,人們的地區觀念要遠遠強於對國家的效忠程度。還有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是,許多士兵不願意延長服兵役的期限,軍隊被迫不斷招募新兵,逃兵的比例也越來越高。

卡爾扎伊的挑釁行為

Außenminister Frank-Walter Steinmeier in Afghanistan mit Präsident Hamid Karsai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北約期望在撤軍前採取措施,解決上述問題,比如加大培訓阿富汗保安力量的力度,美國則會在2014年之後繼續在當地派駐特種部隊,以協助打擊極端派武裝力量。這些特種部隊的規模計劃達到一萬人之眾。德國聯邦軍也會派遣600至800名教官培訓阿富汗軍隊。然而問題在於,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迄今不肯同美國方面簽署安全條約,而這是北約所有相關行動計劃的前提。

君特‧克納伯認為,卡爾扎伊的這一系列挑釁行為,無疑令阿富汗的前景更加飄忽不定。"儘管美方堅決反對,卡爾扎伊還是釋放了巴格拉姆軍事監獄中的許多囚犯。這足以說明,阿富汗的各種勢力依然存在,而且也將繼續存在下去。而西方勢力則將撤出阿富汗,阿富汗社會則並不會發生變化。"

政府機構能保持穩定嗎?

Kadetten der afghanische Nationalpolizei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Noorullah Shirzada

克納伯和魯迪克等西方觀察家均認為,無處不在的嚴重腐敗將會使重建家園的努力化為泡影。不過,喀布爾私立大學的講師阿克拉姆‧阿雷菲(Akram Arefi)則對政府部門未來的穩定性較為樂觀。他把目前的局勢同當年蘇軍撤離時的狀況進行了一番比較。他說:"蘇軍當時撤退時,阿富汗正面臨著無法填補的權力真空。而當時阿富汗處於全民皆兵的狀態,各個政治派別均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所以很快就發生了相互間的軍事衝突和政治上的敵對。而這一次情況則大為不同,阿富汗目前畢竟擁有一個能夠正常運作的政府。"

來自公民社會的支持

前不久在聯邦議院的討論中,德國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曾對西方國家的阿富汗使命做過一番"毀譽參半"的評估。他坦誠,使命開始之初制定的一些目標並沒有能夠實現。但他同時也強調,德國將會繼續參與阿富汗事務,以捍衛迄今為止已經取得的成就。他說,過去12年以來,阿富汗的教育體制和基本建設,婦女地位以及醫療保健等領域都取得了進步。"我們必須捍衛這些成就。"

政治家的承諾想必會讓阿富汗人感到欣慰。阿雷菲表示,西方軍隊撤出後,一系列的援助項目和重建項目是否能得以繼續下去,是目前阿富汗人最大的擔憂。

作者: Hans Spross/ Waslat Hasrat-Nazimi 編譯:達揚

責編: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