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企業如何面對收購西方企業的好機會

德國之聲中文部2008年12月18日

法蘭克福匯報聚焦中國大企業在世界危機中購買西方企業的機會和猶豫。商報觀察了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大企業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的處境。德國之聲摘譯如下。

https://p.dw.com/p/GIXK
普丁視察通往中國的輸油管工地圖片來源: AP

"經濟危機把全球許多工業企業帶到了崩潰的邊緣。今天,汽車製造公司及其零配件供應廠家、礦山經營者、化工企業和船舶公司都叫苦不迭。但這樣的形勢也提供了機遇,亞洲的企業集團正在利用這一機遇。"法蘭克福匯報的一篇文章在這裡談的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大企業購買西方企業的意圖:

"與工業國的對手相比,它們有一些優勢:這些企業往往有國家參與,或者仍然屬於擁有流通資本的家族所有。這樣,在當今這樣的時代,它們不一定需要依賴商業銀行的貸款,可以更快做出決策,無須考慮股東的反應。

"同時,它們也有向西方擴張的慾望,準備長期鞏固自己的地位。作為中國國有基金的中投公司最近的表態就很說明問題,該公司董事長樓繼偉說,他目前不想入股西方銀行,但也許要看一看具有吸引力的工業企業。

"中國人有雄心勃勃的計劃。那些得到國家贊助的行業看到,目前是以低價獲得品牌、知識和經營權的好時機。因為一方面,西方國家甚至對中國國有基金的活動也不再表示反感,另一方面,這些國家、例如澳洲有中國急需的原料。

"但有購買意圖的中國企業現在極其謹慎,因為銀行和中投公司已向它們介紹了過去入股美國公司吃虧的經歷。另外,誰也不知道,這些購買對象五個月後是否將降價。最後一個問題是,如何駕馭一個價格可能低廉、但高度複雜的公司集團,例如戴姆勒公司?出於這些原因,中國人目前只是探索有關領域,等待價格繼續下跌後再考慮購買。"

商報觀察了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大企業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的處境。由於這些國家的大企業大多集中在原料和能源領域,國際市場上原料價格大幅下跌使這些企業的利潤縮水。在談到中國的企業狀況時,商報寫道:

"中國的大企業明顯遭受了損失,銷售額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個原料集團是這樣,面向出口的大生產廠家也不例外,它們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訂單量縮減。國內的需求無法解決庫存不斷增加的問題,因為新的中產階層中有許多人在股市上賠了錢。

"以寶鋼為例:過去幾年,這家鋼鐵公司把目光放在中國汽車工業的興旺發展上,大力擴展汽車鋼材領域。但八月份以來,中國的汽車銷售量回落。甚至在華的最大汽車製造廠家、德國大眾汽車公司也預計2009年的中國汽車市場為零增長。市場研究所認為,明年中國的轎車市場將出現收縮。"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