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冷靜地盤算"
2011年10月25日《時代周報》10月23日評論說,"幾個月以來就在猜測,中國人會拯救歐洲嗎?……如果拯救,歐洲人要為之付出什麼樣的政治代價?應該承認中國是現代市場經濟嗎,就像總理溫家寶最近幾乎不加掩飾地表白的那樣?
"原則上歐中之間會是完美的互補,歐洲人目前需要很多資金,而中國人有,其價值3.2兆美元的外匯儲備,迄今大部分都投資在美國人那裡。"
針對中投公司董事長金立群對西方福利制度的批評,該報寫道:"世界顛倒過來。當中國作家如林語堂在20年代還對西方的匆忙深惡痛絕、讚美閒適生活孕育的亞洲'閒適哲學'時,歐洲曾經發明考勤鐘和加爾文主義。現在是中國人譴責歐洲人懶惰了。"
至於中國迄今對歐洲到底投資多少,該報認為,"無法準確地斷定。中國方面不表態,很多歐洲國家有著類似於德國的制度,它們根本就不大清楚是誰買了他們的國債。據北京的大學教授李長安說,中國擁有的歐洲國債價值大約9000億美元。但是,據西方外交官透露,其中只有100億、最多200億是受到危機困擾的歐元國家的國債。北京主要投資於相對安全的德國國債。"
"政治上的代價"
該報寫道:"中國想支持歐盟,僅僅因為歐盟是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歐洲的需求驟然下降會損害中國的出口業。這個國家也不希望歐元崩潰,完全由美元主導的金融體系會是北京的噩夢。可是,北京不想冒險。它想將其貨幣儲備安全地投資,不願捲入投資冒險。因此,所有那些預測都是誇大其詞,它們認定北京試圖與歐盟發展一種類似於其在非洲已經建立起來的關係。然而事實遠非如此,中國在歐盟的投資儘管增長迅速,但數額依然很少。即使希臘那樣的國家試圖將港口、鐵路等值錢的"家當"賣給中國人,而後者對於資金的用途和數額考慮得非常仔細。
"而說到政治上的代價,一些國家則主動對中國人作出讓步。例如,不屬於歐元區的的匈牙利被危機所困,目前執政的是右翼民粹主義者歐爾班(Viktor Orbán)。當他還是反對派政治家時,曾支持西藏的事業,而當匈牙利缺乏資金時,很快就變了。今年夏天溫家寶訪問之際,流亡藏人打算遊行,但計劃卻落了空,他們所有人突然同時在星期六上午被移民局約見。"
奧地利《信使報》10月24日在報導中說,"中國幾乎每天都在催促迅速解決歐元債務危機,它已經表示很大關注。……
"然而,針對中國的介入,一些歐盟國家也存有很大的懷疑,因為中國會在資金的使用上獲得發言權。……"
摘編:林泉
責編:葉宣
(以上內容摘自或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