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禁止「洋垃圾」 歐美塑料垃圾哪去了?

2019年4月14日

多年來,許多國家將塑料及紙類垃圾出口至中國。如今中國停止進口「洋垃圾」引發全球「垃圾危機」。如今西方國家的塑料垃圾都到哪去了呢?

https://p.dw.com/p/3GVoB
China Plastikmüll
中國正在告別塑料洋垃圾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N. Asfouri

   (德國之聲中文網)一陣風將有毒廢氣吹至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一處住宅區。47歲的彭蕾(音)生活在吉隆坡的仁嘉隆鎮,她抱怨"特別是在夜晚,回收工廠的機器開始運轉融化塑料時,不僅臭氣熏天,煙霧讓肺部都隱隱作痛" 。

"最糟糕的是,沒有人能躲過這些有毒煙霧。"距離他的房子一公里處,經常有數百噸塑料垃圾被非法燃燒。彭蕾的三名子女都罹患氣喘,她的丈夫因為肺癌住院。一年半以來,越來越多塑料垃圾被送到仁嘉隆鎮回收融毀,這個村莊在全球垃圾危機中首當其沖。

2017年7月18日,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於日內瓦舉行的會議上宣佈減少進口塑料和紙類垃圾。過去中國每年進口全球56%的塑料垃圾,以及美國6成和歐洲7成的紙類垃圾,用以回收加工。這一切突然被叫停。中方的理由是為了改善環境並保護人民健康。

這項決定讓全球的回收系統陷入停滯,並迎來了一個新時代。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國家開始為其垃圾尋找新的接收者以及垃圾掩埋場。國際性回收行業組織"國際重複利用工業局"(BIR)局長布魯內(Arnaud Brunet)表示:"全球回收工業受到巨大的衝擊。"

新的垃圾回收地

這項驚人的改變所引發的直接後果是供需模式轉變。2018年綜合紙類垃圾價格從每噸75美元大跌至僅僅數美元。中美的垃圾貿易萎縮了38%,減少35億美元。

Müllsammler in Malaysia Plastikmüll
馬來西亞的垃圾收集場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

企業為數百萬噸的垃圾找到了來自東南亞的接收者,地點包括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印尼和印度。許多上述國家的相關進口法規鬆散,幾乎也不進行管控。面對數百萬噸塑料及紙類垃圾,不少工業國家的回收空間已經飽和,特別是塑料無法被完全回收,因此只能將垃圾往外送。
 

垃圾過多,缺乏回收

根據世界銀行發表的一份報告,富裕國家向低薪水國家所出口的垃圾中,只有10%真正被回收加工。90%的垃圾被燒毀或拋棄在非法垃圾掩埋場,造成環境污染。當地回收業者的垃圾處理業務蒸蒸日上的同時,也製造了傳染病病源、引發當地居民肺部疾病或動植物死亡。

有鑑於此,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不願再接受外國垃圾。這些國家在過去數月裡針對垃圾進口實行限制。印尼停止輸入來自西方國家的特定塑料垃圾。印尼駐歐洲的領館人員在布魯塞爾對德國之聲表示,此舉是為了"減少垃圾造成環境損害或破壞生態系統的可能性",因為"回收比例低"而且垃圾問題已經成為印尼面臨的挑戰。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馬來西亞活動人士恆凱春表示:"儘管出台了進口限制,還是有成堆的貨櫃运載著混合塑料垃圾到這些國家。"

美國廢料回收行業協會(ISRI)首席經濟學家皮卡德(Joe Pickard)指出,美國已經能感受到亞洲對美國市場的限制。"如今被送往美國垃圾掩埋場或焚化站的塑料肯定比一年前更多。"

但他認為,現在正是時候投資更多本土回收設施以及相關技術。"我們必須明白,這也是一種能賺錢的資源。這就是變革的關鍵所在,包括在地方層面。" 皮卡德指出,歐洲目前出口的塑料垃圾也有所減少。

其他人的垃圾

歐盟28個成員國目前正針對挪威的一項提議盡行討論,考慮修改《巴塞爾公約》,提高難以回收加工的混合塑料的出口難度。

一名歐洲理事會的消息人士對德國之聲透露,雖然各方對挪威的提議表示歡迎,但還是必須考量現實面。"我們擔心對塑料垃圾的出口禁令,會對部分成員國及其環境帶來不利後果。"並非所有歐盟國家都有足夠能力回收特定塑料製品。

該名消息人士表示,歐洲人必須自行解決這個問題。經歷了多年的經濟增長以及消費數字上漲,14億中國人所製造的垃圾已經使當地的塑料垃圾回收廠相當忙碌。

BIR的布魯內表示:"中國正在建立自己的回收系統,進行垃圾分類以及回收利用當地垃圾。中國不再需要我們的垃圾。"

中國也將難以加工再利用的垃圾出口至其它國家。長期以來,向馬來西亞輸出塑料垃圾的前十名單中,香港一直位列第一。

與此同時,出口至中國的垃圾將繼續減少。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至2019年底前將進一步禁止8類垃圾進口,或將數量減至最低,其中包括電器、船隻汽車廢鐵和木廢材。

不過中國仍願意進口國外回收處理過的塑料。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在中國禁止"洋垃圾"後前往東南亞國家設廠,並向中國進口回收塑料。

生活在吉隆坡的仁嘉隆鎮的彭蕾表示:"我和鄰居數過,小鎮周圍有40家回收廠",自2017年秋季,回收廠"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許多回收廠是由中國公司經營。曾經籠罩中國城市的有毒廢氣,如今轉移陣地來到馬來西亞的仁嘉隆鎮。

 

[No title]
Tim Schauenberg 日常工作地點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和德國明斯特的Tim Schauenberg是DW專職報導氣候話題的記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