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伊斯蘭革命紀念日
1979年年初,伊朗沙王禮薩‧巴列維(Reza Pahlawi)遭到推翻。伊朗伊斯蘭革命結束了君主政體,伊朗成為神權國家。
重返德黑蘭
1979年2月1日:魯霍拉‧霍梅尼(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結束在巴黎的流亡重返德黑蘭。他在機場受到支持者的熱烈歡迎。多年來霍梅尼極力批評伊朗沙王及其政治追隨者:他批評政府打壓異議人士,不滿伊朗過於「西方化」以及沙王等人過著奢靡頹廢的生活。
等待希望之星
約400萬伊朗人在此引頸企盼霍梅尼座車的到來,後者將前往中央公墓發表演說。此前的一年裡,伊朗不斷爆發大規模反沙王政權的抗議活動。自1978年8月開始,反對派組織的多次大罷工使該國經濟陷入癱瘓。
沙王出走
早在1979年1月16日,沙王禮薩‧巴列維(Reza Pahlawi)便離開了自己的國度。不久前在瓜德羅普會議上,巴列維失去了多個重要西方國家首腦的支持,他被要求與霍梅尼進行對話。美國總統卡特邀請巴列維沙王前往該國,巴列維後來接受了這項提議。
被孤立的總理
沙王離開伊朗前已任命反對派民族陣線的領導成員沙布爾‧巴赫蒂亞爾(Schapur Bachtiar)為過渡時期總理,希望借此安撫反對者,但卻以失敗告終。巴赫蒂亞爾因為接受沙王的任命被逐出政黨。其黨員已經同協議只與霍梅尼進行合作。
被孤立的總理
霍梅尼在抵達德黑蘭時已經宣佈,不會承認巴赫蒂亞爾政府。他從機場直奔德黑蘭中央公墓,數百萬人在此聆聽他慷慨激昂的開戰演說。霍梅尼否決了君主政權和議會的權力,他將成立新的伊朗政府取而代之。
全國騷亂
在霍梅尼返抵國門後,革命者與沙王擁護者仍持續在德黑蘭及其它城市發生暴力衝突。連日的街頭戰情勢混亂,難以判斷哪一方佔了上風。軍隊宣佈戒嚴,但鮮少有伊朗人遵守戒嚴令。
過渡政府總理
1979年2月5日,霍梅尼委任民族陣線的邁赫迪‧巴扎爾甘(Mehdi Bazargan)為臨時政府總理。起初看似霍梅尼會與自由派人士共同合作,但雙方很快便發生衝突。1979年德黑蘭美國大使館內的數十名館員遭到挾持,巴扎爾甘於當年11月5日辭職下台,以表達對霍梅尼支持人質挾持事件的抗議。
人民歡慶政府垮台
霍梅尼委任巴扎爾甘為臨時政府總理後,大批民眾再次走上街頭,目的是推翻沙王所任命的過渡時期總理巴赫蒂亞爾。軍隊宣佈不會涉入權力鬥爭中,巴赫蒂亞爾頓時失去後盾。在霍梅尼武裝支持者的圍攻下,他不得不狼狽逃出宅邸。1979年,巴赫蒂亞爾流亡法國。
向宗教領袖致敬
一支伊朗空軍精英部隊向霍梅尼致敬。支持霍梅尼的伊朗空軍叛軍霍馬法蘭(Homafaran)是革命成功的重要推手,因為他們在推翻政權的過程中向反對派提供武器。2月9日,國王衛隊對霍馬法蘭的基地反動襲擊,雙方出現大量死傷。
君主政權遭到推翻
在此之後,國王衛隊和人民的武裝衝突不斷擴大。1979年2月11日,伊朗局勢陷入全面混亂:革命者佔領議會、電視台和其它政府機關。不久後,君主政權遭到推翻的消息便被公佈。直至今日,伊朗人仍舊在2月11日這天慶祝「伊斯蘭革命紀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