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政治伊朗

伊朗大選:改革派佩澤什基安獲勝 挑戰與希望並存

2024年7月7日

伊朗改革派候選人佩澤什基安贏得總統選舉。這名主張與西方國家建立「建設性關係」的新總統或將為該國帶來些許改變,同時面臨諸多挑戰。

https://p.dw.com/p/4hyi8
伊朗改革派候選人佩澤什基安(中)贏得總統選舉。
伊朗改革派候選人佩澤什基安(中)贏得總統選舉。圖片來源: Vahid Salemi/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伊朗總統選舉的第二輪投票中,改革派候選人馬蘇德‧佩澤什基安(Masoud Pezeshkian)戰勝了強硬派對手賽義德‧賈利利(Saeed Jalili),贏得了總統大選。佩澤什基周六(7月6日)發表勝選感言,承諾「將向每個人伸出友誼之手」。他在伊朗國家電視台上表示:「我們都是這個國家的人民,我們應該運用每個人的力量來促進國家進步。」

伊朗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佩澤什基安在周五的選舉中以1630萬票戰勝賈利利的1350萬票。總共有3000萬人參與了此次選舉,投票率為49.6%,高於6月28日第一輪投票的歷史最低點,但低於伊朗歷屆總統選舉。佩澤什基安的支持者走上德黑蘭和其他城市的街頭慶祝他的勝利。

新總統的背景和主張

69歲的佩澤什基安是一名心臟外科醫生,自2008年以來一直在議會代表北部城市大不裡士(Tabriz)。他曾在伊朗最後一位改革派總統穆罕默德‧哈塔米(Mohammad Khatami)任內擔任衞生部長,並得到了哈塔米的支持。這也是改革派在哈塔米離開德黑蘭總統府19年多後,通過總統選舉重新掌權。

總共有3000萬伊朗人參與了此次選舉,投票率為49.6%。
總共有3000萬伊朗人參與了此次選舉,投票率為49.6%。圖片來源: Majid Asgaripour/WANA/REUTERS

佩澤什基安承諾推行務實的外交政策,呼籲與西方國家建立「建設性關係」,以「讓伊朗擺脫孤立「,並改善社會自由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前景。但他同時表示將忠於伊朗的神權統治,無意對伊朗的什葉派神權政治進行激進改變,並長期承認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阿里·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對該國所有事務擁有最終決定權。

承諾難以兌現?

因此,佩澤什基安的溫和目標也將面臨諸多挑戰。德國馬爾堡大學的政治學者塔雷克‧西迪克(Tareq Sydiq)向德新社分析,即便是一位改革派總統,在政府中的施政空間也非常有限。西迪克解釋道:「在一個由強硬派主導的議會中,加上最高宗教領袖一再表示不希望奉行過於溫和的政策,改革派總統的行動空間會非常狹窄。」這種局面也影響了選民對選舉的熱情,因為改革派總統很難兌現其競選承諾。

選民們也表達了謹慎的樂觀態度。伊朗銀行職員法特梅‧巴巴伊(Fatemeh Babaei)表示,她對佩澤什基安沒有任何期待,但很高興所投之票遏制了強硬派的勢頭,她希望佩澤什基安的執政方式能讓所有人感覺未來仍有希望。庫爾德裔的裁縫塔赫爾‧哈利利(Taher Khalili)則希望佩澤什基安能夠改善小企業的經濟狀況。

伊朗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阿里·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仍對該國事務擁有最終決定權。
伊朗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阿里·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仍對該國事務擁有最終決定權。圖片來源: Office of the Iranian Supreme Leader/WANA/REUTERS

微妙時刻

伊朗此次投票因為極端保守派總統易卜拉欣‧萊希(Ebrahim Raisi)於5月份因直升機墜毀身亡後而提前舉行,是在加薩戰爭、與西方關於伊朗核計劃的爭端以及因經濟制裁導致的國內不滿情緒高漲的背景下進行的。美聯社認為,即使佩澤什基安獲勝,伊朗仍處於一個微妙的時刻:中東局勢高度緊張、美國即將舉行的選舉都可能會危及美伊兩國緩和關係的機會。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在2018年單方面退出了伊朗核協議,而川普有望在11月的總統大選中重新掌權。

佩澤什基安當選伊朗總統後,獲得來自多國領導人的祝賀,包括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和俄羅斯總統普丁。中國外交部網站周六發布的訊息顯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向伊朗新總統發去賀電表示,他高度重視中伊關係發展,「願同總統先生一道努力,引領中伊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向縱深推進」。

在回答美聯社的相關問題時,美國國務院稱伊朗選舉「不自由、不公正」,並指出「大量伊朗人選擇不參加選舉」。美國國務院補充道:「我們並不期望這些選舉會從根本上改變伊朗的方向,或使其公民的人權得到更多尊重。正如候選人自己所說,伊朗的政策是由最高領袖制定的。」然而,美國國務院同時表示仍將繼續進行有利於美國利益的外交活動。


(美聯社,路透,德新社)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