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反對制裁伊朗
2013年5月5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伊朗核計劃的目的是什麼?該問題困擾國際社會多年。這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是想擁有核武器嗎?還是我們應該相信伊朗政府僅限民用核電的保證?對此,西方國家裡誰都沒有肯定的答案。
自從2006年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向聯合國安理會對伊朗的核計劃僅限民用一事提出質疑後,國際社會一直希望得到準確的答案。為此他們選擇了制裁。
嚴厲的制裁 強硬的政府
在歐盟作出多項決議並與美國達成一致後,2012年制定的制裁措施明顯更為嚴厲。德國對制裁政策的態度與歐盟和美國一致,都出於"雙管齊下"的考慮。正如德國政府外交部的網站上所公佈的:"一方面,如果伊朗在核計劃放面可以和國際合作,那麼它將獲得豐厚的合作條件。相反,如果伊朗拒絕配合,制裁的目的則是迫使伊朗在核問題上作出讓步。"
2012年採取的制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厲和更加全面。此次制裁涉及金融領域,包括石油和天然氣的禁運,以及一份很長的名單,用於限制伊朗重要人物、公司和機構在國際上的行動自由。德國政府一再強調,這些措施並不針對伊朗的普通老百姓。
近幾個月來,伊朗的經濟形勢確實急劇惡化。通貨膨脹率迅速上升,本國貨幣裡亞爾已貶值30%,大多數人已無力購買雞肉、牛肉等食品。基本藥物短缺的情況也時常發生。 "所有伊朗人都在受制裁之苦。"這是杜拜政府學院(DSG)和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HKS)共同完成的一項研究得出的結論。
伊朗讓步的希望渺茫
雖然遭到制裁,但伊朗至今未作出任何讓步。本月初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舉行的最新核談判無果而終。德國基民盟議會黨團外交政策發言人密斯費爾德(Philipp Mißfelder)會前還堅信制裁定會取得成功,他曾在接受德意志電台的採訪時表示:西方早就應該採取更嚴厲的制裁。
批評者卻認為恰恰相反。伊朗裔德國政治學家法圖拉內賈德(Ali Fathollah-Nejad)相信,制裁是解決衝突的障礙,"因為雙方的矛盾已經十分尖銳「。與統治集團相比,中產階級其實受到了更嚴厲的制裁,他們可是國內抵抗政府的中堅力量。制裁導致的結果則是政權獲得更多權力,反對派逐漸失去其影響力。
另外,法圖拉內賈德堅信,西方與伊朗的想法截然不同。 "西方依照成本效益計算做出制裁決定。而伊朗則將制裁視為違法的施壓手段,勢必抵抗到底。"西方以為伊朗終究有一天會屈服,但實際上反而通過施壓增強了其抵抗能力。
針對性的制裁到底針對誰?
在專家看來,制裁不僅沒有達到其目的,而且引發不少問題。伊朗人民如今面臨雙重負擔,即本國政府和西方制裁。
伊拉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20世紀90年代,該國受到的制裁未能使政府垮台,卻造成了人道主義災難。因此,許多專家提出所謂的"智慧型"或"針對性"的制裁方案。這些方案的目的是,維護制裁作為一項重要的確保和平的強制手段,這也是《聯合國憲章》第7章第41條的規定。使人民陷入苦難的無針對性的制裁當然有悖國際法,理應被淘汰。
而在伊朗,人民目前受到廣泛的經濟制裁的影響,所謂的"針對性"制裁根本是無稽之談。 "對伊朗採取的制裁是不符合國際法的,因為該制裁實際上是對准了勞苦大眾。"法透拉內賈德補充道。
努力尋求解決方案
什麼才是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呢?立場傾向保守派陣營的特拉維夫大學國際安全研究所(INSS)的最新研究結論是:對伊朗的制裁還不夠嚴厲。因為伊朗仍未作出讓步,施加更多壓力才更為合理。
德國左翼黨議員莫瓦薩特(Niema Movassat)已多次表明自己對制裁伊朗的態度。 "我反對對伊朗的制裁!"他要求從根本上改變想法:"在我看來,西方國家必須要邁出第一步。"這意味著取消制裁,並對該地區所有國家提供安全保障。從長遠來看,必須廢除核能使用的雙重標準。例如巴基斯坦和以色列,不同於伊朗,這兩國從未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而且擁有核武器,因此以巴去核化是當務之急。 "伊朗政府雖然無視人權,但我們必須將其依照國際法處理。"莫瓦薩特認為,如果照此行事,伊朗國內政治發生變革的機會也將會增加。
作者:Rodion Ebbighausen 編譯:安靜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