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愛恨全在好萊塢
如果看過《大白鯊》這部片子,估計人們對其中主角白鯊魚嗜血如性的鏡頭會心有餘悸。而《森林故事》裡的新客穿山甲同觀眾見面後,人們開始關注這一瀕臨滅絕動物的命運。
媽媽死了,哭吧
迪斯尼1942年出品的這部動畫片裡,小鹿Bambi突然間變成了孤兒,因為一名獵人殺死了小鹿的媽媽。每逢電影演到此處,很多家長會紛紛起身,帶著孩子離開影院。研究者認為,這部電影改變了公眾對打獵的看法:那個殺死小鹿媽媽的可就是獵人!
吃人的大白鯊?
1975年上映的《大白鯊》(Jaws)增加了人們對鯊魚這一食肉動物的恐懼感,同時,對動物的憎恨情緒也蔓延開來。影片中,一頭白鯊魚一連咬死了多名遊客,並將其凶殘暴虐的本性表現無遺。其實,這是誇張。許多專家均認為,這一錯誤的形象宣傳是今天白鯊魚瀕於滅絕命運的原因之一。
鯨魚:魔鬼?朋友?
步《大白鯊》的後塵,1977年《鯨魚殺手》(Orca, der Killerwal)同觀眾見面。影片講述了一頭公鯨給它懷孕的雌鯨復仇的故事,充滿了血腥鏡頭。但在16年後,《放生維利》(Free Willy)問世。這部電影裡,鯨魚不再是凶殘的吃人動物,而是人類在娛樂場所逗樂的夥伴,以及示以關懷的對象。在人們幫助下,鯨魚維利最後重歸大海,獲得了自由。
給小丑魚安置魚缸新家
動畫片《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 2003)裡,公子小丑魚尼莫(Nemo)被人類抓住後,不得不思考逃生,它需要自由。影片放映後,因為尼莫太可愛了,人們對養小丑魚的興趣大增。這可不是電影的初衷,恰恰相反,電影警告人們,不要肆意捕撈小丑魚。
到哪裡找魚吃?
2006年推出的《快樂腳》(Happy Feet)向過度捕魚發出警示。電影裡,企鵝王問,魚怎麼越來越少了。影片的另一個主題是海洋垃圾的危害:一隻企鵝被塑料垃圾纏身,難以擺脫。不過電影的結尾是積極的:人類為過度捕撈打上了句號。
自由飛翔吧!
《裡約大冒險》(Rio,2011)對物種保護「有話要說」。電影的劇情是,世界上最後的兩只小藍金剛鸚鵡(Spix-Ara)設法不讓自己這一物種滅絕;但另一方面,非法動物走私犯卻在想方設法進行破壞。
《森林故事》裡來了穿山甲!
《森林故事》到了2016年有了新的翻版,新版裡增添了一個之前沒有的動物:穿山甲。電影導演說,洛杉磯動物園請求他們在片子裡多多講述些穿山甲的故事,因為這一物種瀕臨滅絕。的確,電影放映後,穿山甲的命運更多地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是否巧合?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