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就業難-重慶機會多
2006年5月13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的大學生就業交易會上,明鏡周刊駐北京記者注意到,年輕人要找到工作,實屬不易:
「找工作的人要交上一份個人簡歷,他們往往留下簡歷,對能否找到嚮往的工作並不真正抱有希望。大多數大學畢業生沒有實踐經驗,他們雖然熟悉課本,但通常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使他們無法應對現實世界。一名西方工廠廠主在談到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時說,『他們不能接受批評,不會在集體中工作。』
僅今年一年就有四百萬年輕人大學畢業,比去年增加了62萬人。與高校畢業生競爭的有五百萬高初中畢業生及一百萬國營企業解僱的職工。此外,還有復員軍人和260萬為尋找更好的工作而擁入都市的農村居民。
根據政府計算,今年共有2500萬人爭奪1100萬個就業崗位,官方的中國時報稱為中國最嚴重的就業危機。雖然黨的宣傳肯定地說,城市中的失業率只有4.2%,根據專家們估計,實際上有12%的中國人沒有工作。國家的勞動局也介紹就業,但顯然成效不大,私營職業介紹所也就興旺起來。」
但在擁有三千萬人口的重慶及其周邊地區,開發西部地區的熱潮提供了較多的就業機會。法蘭克福星期日匯報刊登的重慶見聞寫道:
「這個城市是西部窮人大軍的第一個落腳點,為了尋求富裕生活,他們流向東方和沿海地區。每年都有五十萬人來到重慶,使這個城市每年擴大的程度達到了德國漢諾威的規模。他們的新生活從穿著運動鞋和磨舊的軍衣充當搬運工開始,沿著崎嶇的山路用竹扁擔挑運袋裝白糖或音響設備等物品。
十年前,重慶城裡人平均收入為5022元,農民為1479元。去年,城裡人的平均收入升至10244元,農村居民僅為2809元。這是能使社會發生爆炸的數據。北京開發西部、把工業遷往那裡,想以此拔除這顆定時炸彈的引信。如果說中國是建立新社會模式的巨大試驗室,那麼重慶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研究項目。北京的想法在這裡必須獲得成功。自1999年以來,類似馬歇爾計劃的中國開發西部政策已花去一萬六千億元人民幣。2010年之前,重慶將提供120萬個就業新崗位,160萬農民將成為工人。」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