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北京與華盛頓
2013年2月4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前澳洲总理陸克文(Kevin Rudd)數天前在權威的外交刊物《外交政策》上關於太平洋地區有可能成為「海上巴爾干」的說法曾引起轟動,此一說法的背景是東亞和東南亞多國之間、尤其是同中國之間的島嶼及相關海域主權之爭。中國副外長宋濤本月2日在慕尼黑舉行的國際安全政策會議上發表講話,致力於緩和爭議,聲明中國不對現有的世界秩序提出挑戰,同時強調中國不會在有關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作交易。《南德意志報》2月4日在「當日主題」欄目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就此寫道:
「宋(濤副外長)傳達的和平訊息中並非沒有文章。他『附帶地』再度提到了中國外交家們有關國家核心利益的標準說法。要是人們正確理解數月來的跡象的話,核心利益中也包括對那些部分是遠離中國大陸的島嶼的主權要求。而正如中國再三再四明確表達的那樣,這些核心利益是不能談判的。」
《南德意志報》的文章指出,相關爭議的背後其實是中美之間的角逐:
「對美國人來說,來自北京外交部的這一訊息其實同樣也是雙關的。眾所周知,歐巴馬總統一年前高調宣佈的美國向亞洲傾斜戰略讓中國人十分不爽。他們感到受到了華盛頓的擠壓,他們也明白無誤地告知了這一點。不過,宋現在在慕尼黑表示,他完全不相信,兩國『必然會走向對抗之路』。這句話,人們既可理解為是一項和解建議,即:中國人願意繼續成為美國的夥伴而非潛在對手;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種要求,即:美國人應更多地考慮中方的感受。
「宋強調,中國無意改變現有世界秩序,……但是,他提醒說,世界上應有一種更為公正的秩序。具體地說,中國顯然希望對世界銀行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樣的國際金融機構發揮更大影響力。……
「美國人在慕尼黑也走和諧路線,不過是有限制的。拜登副總統一再重申美國的既有立場,那就是:『華盛頓無意尋求與中國對抗,……華盛頓尋求有關互補利益的直接對話,以避免誤會,同北京的關係是華盛頓的最重要雙邊關係』。不過,拜登同時明確表示,尤其是在涉及北京對中國沿海前島嶼提出主權要求的問題上,美國不會躲避衝突。拜登稱,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都不是中國領海,而是國際水域。拜登表示,他認為,北京不願意同美國衝突,尤其是軍事衝突。」
華為與「安全威脅」
有可能已在去年就成為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供應商的中國華為集團成為本年度慕尼黑國際安全政策會議的贊助商之一。周一一期的《法蘭克福匯報》在政治版上對此作了報導。報導指出:
「這是首次有一家中國企業成為慕尼黑安全會議的贊助商。……不論是主辦者還是該企業都對這一參與感興趣。尤其是,該企業的一名代表還參加了圍繞網路安全的討論會。主辦者表示,意識到(讓華為贊助)可能帶來的問題,因而詢問過柏林的有關方面,並根據一項決定為基礎接受了這家中國企業的贊助。華為受到間諜指控已經很久。去年秋季,美國國會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向美國企業發出警告說,不要同中國電信企業有業務關係,因為,鑑於中國政府的潛在影響,這一關係有可能構成安全威脅。華為有雇員6.5萬名,是世界上最大的電信設備商之一。在慕尼黑,圈內人士表示,對(華為的)指控是存在的,但並未得到證實。」
摘編:凝煉
責編:李魚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