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移民二代家長信訪辦請願
2012年2月2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教育公平、共同關注"--這是支持隨遷子女就地高考公開信中的一句口號。2月23日,數百名非北京戶口的外地務工者在教育部信訪辦門外舉行了集體請願活動。根據請願者在網路发布的照片顯示,一些參與者手舉教育部長袁貴仁的半身泥塑和照片,向這位教育部最高級別官員表達一些異地子女即將被迫踏上返鄉之路的痛苦心情。
為參加幾個月後即將到來的高考,許多外地進京務工者的子女準備或已經返回戶籍所在地。為促使當局放寬對隨遷子女就地高考的限制,這已不是家長們第一次上訪。據民辦"教育公平網"介紹,自2011年3月教育部長袁貴仁表示著手調研隨遷子女異地高考問題以來,已過去300餘天,但教育部至今沒有給出任何調研報告。
10多天前,這位教育部長在接受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網"的採訪中曾表示,要對教育制度進行徹底改革。在談到如何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等問題時,他表示,"流動人口子女升學問題涉及改革的范疇和情況十分複雜,要通盤考慮。"提倡取消高考戶籍制的中國法學學者許志永認為,情況複雜的原因主要是人為因素,是現有政策不合理造成的,真正要改革沒有部長說的那樣複雜。他說:
"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是,這些已經在大城市讀書的孩子,他們應該有就地高考的權利。其它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和城市管理可以緩一步再解決。"
許志永在電話中還透露,那些隨父母到大城市生活的孩子,在升學前1年或半年被迫回到自己的戶籍所在地,陌生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導致學習成績的落差。而這些所謂的"城市移民二代"在戶籍制度下遭受的種種歧視,會對今後中國社會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不過除隨遷子女外,中國還有數千萬"留守兒童"因為得不到父母的照顧同樣帶來一些社會問題。
"城市移民二代" 現象
據德國"明鏡周刊線上"報導,中國人民大學曾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中顯示,中國有2300萬留守兒童。城市化進程的迅速發展,導致大部分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其中80%的母親,1年內只和孩子見一到兩次面。對此,人權組織國際特赦組織发表警告稱,這一現象將會給留守兒童帶來心理和情緒上的嚴重後果。該組織認為,戶籍制度和外來人口居住檢查仍是造成城市移民子女受到歧視的主要因素。
儘管從90年代以來,中國城市和農村戶口之間的差異在消失。但在常住人口和暫住人口的兩個群體間仍存在區別對待現象。國際特赦組織批評說,外地人口無法在教育、醫療保障等方面享有公平權利是對"城市新移民"的一種歧視,必須予以改革。
返鄉vs.留守
許志永說,僅在北京就有約700萬外地務工者的子女。這些孩子在升學或高考時,都面臨同一個問題--返鄉。這位法學學者繼續說道,今天之所以很多外地人想去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是因為特權。他說;
"大家想來北京是因為那裡有特權,為什麼到北京來(北京戶口)就有機會上清華,因為特權。如果這700萬孩子能在北京正常高考,那北京的高考生未來會增加40%左右。那北京高考就不存在任何優勢,沒有戶籍優勢,誰還為孩子專門到北京來呢?
當然,許志永並不否認取消對異地孩子高考的戶籍限制會增加大城市人口,他說:
"只要實現了公平,讓這個社會自然的'流動',也不存在人們想像中的人口膨脹問題。中國正在城市化,一些大城市人口的增加是正常的,哪個大城市都應該增加人口。"
截至發稿時止,警方已安排部分請願者統一坐車離開信訪辦,而被認為是活動發起者的許志永的行動仍受到當侷限制。
作者:嚴嚴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