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中國開啟經濟備戰節奏

2020年8月12日

中國官媒日前對習近平就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指示進行了宣傳,稱之為「重要指示」。對許多人而言,一個大國領導人,居然對「舌尖上的浪費」這種小事也要操心,是不是顯得有些小題大做?不過,如果從糧食安全的角度看待習的指示,或許就不會覺得大驚小怪。習在指示中提到糧食安全問題,而外界的反應,也多半集中在這點。

https://p.dw.com/p/3gpcp
Lebensmittel
圖片來源: Fotolia

(德國之聲中文網)由於前段時間中國罕見水災,糧庫和糧食安全問題受到官方和民間的共同關注。儘管中國的糧食連年豐收,然而糧食缺口依然不得不依賴進口解決,糧患也成為中國政府的心頭之患。和平時期這個問題不凸顯,一矣戰爭,將受考驗。此乃習近平在指示中強調對糧食安全始終要有危機意識的原因。

和糧食一樣,石油也是中國在戰爭時期易被卡脖子的另一戰略資源。而無論糧食和石油,又不過是整體經濟的一環。即使解決了這兩者,如果中國經濟的重要產業和關鍵產品受制於人,那麼整體經濟亦可能因此癱瘓,社會將陷入麻煩。很大程度上,這可以解釋中國政府最近何以突提"經濟內循環",並有可能在接下來的第14個五年規劃中建成以內循環為主體的經濟發展格局,皆因嗅到了危險訊號。

不過,對中國政府在此時提出建成內循環經濟體的用意,外界還需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從內循環的含義看,儘管官方沒有下一個定義,但不外乎是生產和消費的整個過程在國內完成,也即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生產過程本身,以及生產出來的產品的最終消費需求,都在國內市場完成,不與外部發生聯繫。在這個意義上,它與官方之前強調的自力更生是一個意思,只是後者著眼於政治性。內循環的提出,亦意味著中國政府意識到中國經濟可能要被迫與外部特別是西方國家脫鉤,而獨自孤立發展,故需提早佈局。

未雨綢繆?

當然,中國經濟最後會不會成為一個封閉體,面臨著全球主要消費市場對中國懲罰性關閉的風險,取決於諸多因素,中國政府現在寧可把事情想像得嚴峻一點,這樣就有備無患--因為從美國對中國的打壓看,似乎沒有底線,不排除未來兩國全面脫鉤,而一旦走到這一步,全球主要經濟體以及同中國有密切貿易往來的多數國家,就不得不選邊站。假使它們都站在美國一邊(這是很大可能的),屆時外需急劇萎縮,對中國就會形成非常大的衝擊,進而危及中共統治,所以與其那時手忙腳亂,被動應付,不如現在尚有空間時主動調整。

China Lianyungang | Wirtschaft | Handelshafen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W. Chun

與中國政府的這個自我孤立起來比,它也可以選擇不走這條路,而向美國投降,後者至少暫時也不會對中共的統治產生太大危害。但它不這樣做,表明中共在謀劃一篇大文章,即為未來不得不同美國的總決戰而作經濟上的備戰。從這個角度看,經濟內循環的提出也是中國政府的主動求變,反映了中共對美國的怨恨之深。

中國用時40年,把自己做成了世界最大的貿易國,是全球多數國家的主要貿易對象。這在世界秩序穩定的和平時期,值得誇耀,但在目前動蕩的環境下,特別是美國把中國視為唯一戰略競爭敵手,而且不惜採取任何能打擊中國手段的情況下,就變得對中國的國家安全、中共的執政安全非常危險。中國政府自然不會不清楚這點。現在美國對中國採取的政治、經濟、科技、軍事和人權方面的施壓手段,雖然也對中國造成了很大困難,使中國政府疲於應對,但尚未實質性損害中共統治,這是因為美國尚未對中國使出殺手鐧。美國的殺手鐧有兩個,一是經濟上的全面脫鉤,二是軍事上的全面戰爭,相對後者對美國自身導致的危害,經濟的全面脫鉤雖對美國也有破壞性,但這種破壞性不如後者大,然而對中共統治有可能產生致命威脅。

為「脫鉤」做準備

美國對華的全面經濟戰包括切斷中國的美元支付體系,把中國踢出SWIFT系統,以及全面禁運,使兩國的經貿關係清零。美國目前可能試探著走前一步,將中國的銀行排除在SWIFT支付系統之外,這樣中國的外貿就不能用美元結算,從而打擊中國的龐大貿易體量。儘管中國政府多年前就在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在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在也在著手研究數字貨幣,但如果美國以兩敗俱傷的意志現在或者不久之後執意對中國祭出這一手,相信會重創中國的外貿,導致沿海一帶的外貿企業紛紛倒閉,引發失業大潮,並急劇降低大眾的生活水準。

顯然,這種情況是中國政府害怕看到的。雖然中國眼下的經濟形勢看起來不錯,但疫情對經濟產生的衝擊還是很明顯,隱形失業或者半失業的狀況嚴重。中國政府賭的是美國因疫情而經濟陷入蕭條現在不敢冒險發動這場經濟戰,至少不敢全面切斷中國的美元支付體系,因此,打這個時間差,依靠國內的龐大體量和人口規模把經濟循環建立在國內,一旦主要的產業和消費需求都在國內取得和滿足,美國再對中國發動全面經濟戰就不那麼輕易能夠打擊中國經濟,不會出現大規模失業潮和民眾生活水準劇烈下降的局面,中共就不擔心因經濟的全面脫鉤而受到的致命威脅。

Russland China Gas-Pipeline Kraft Sibiriens - Sila Sibiri
糧食與石油同樣是戰略儲備圖片來源: Reuters/M. Shemetov

除了防止可能到來的美中經濟全面脫鉤而衝擊中共統治外,經濟內循環的提出和準備還有第二個目標,即這也是為中美真刀真槍的戰爭最終到來做經濟上的備戰。前面提到,一旦中國經濟的內循環基本形成(無須完全形成,也做不到這點),按中國政府設想,美國的經濟脫鉤對中國起不到多大殺傷力,中國就可以放下對政權衝擊的包袱而全力應對外部的戰爭挑戰,無論是美國在南海發起的戰爭,還是和印度的邊境之戰,抑或同台灣的開戰,當局都不會擔憂。它原來憂慮的是,上述戰爭一旦開打,很可能演變為美中全面之戰,對中國經濟會造成毀滅性打擊。

回到開頭說的糧食問題,以及前不久媒體曝出的中國和伊朗簽署的長期經濟和安全議以換取後者對中國穩定的石油供應,對此看得更清。如果糧食能夠做到大部分自給,能源又有伊朗長期的供油相助,通過巴基斯坦的運輸線送往中國,從而無需通過馬六甲海峽受美威脅,當這些對中國安全形成威脅的戰略漏洞一個一個被補上,中國政府就可放心和美國打一場全面戰。故糧食能源和經濟內循環一道,為我們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國政府正在為未來可能的中美大戰做準備。

中國政府的評估是,中美之戰遲早會到來,即使美國不主動發起戰爭,中國也會因統一的需要在台灣挑起戰爭。它要的是戰爭盡可能不對經濟造成顛覆性影響從而危及中共統治,而經濟內循環在中國政府看來能夠解決這一擔憂,因此,它實際是被中國政府當成經濟備戰手段,是在這個意義上的真正"備戰"。

最近的中共政治局會議已經開啟了中國經濟的備戰節奏,照這個趨勢下去,未來五年,中美很可能會有一場惡戰,而台灣將首當其沖。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Deng Yuwen
鄧聿文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