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尹錫悅領導下的韓國會反中嗎?

2022年5月23日

拜登把他的亞洲行首站放在韓國,美韓宣佈要建立全球戰略同盟,首爾亦表示會加入美國的「印太經濟框架」,兩國要組建基於規則和價值觀的技術同盟,尹錫悅還強調「經濟就是安全,安全就是經濟」。韓國新政府這些配合華盛頓的舉措,讓外界想像,首爾會加入美國的反中陣營嗎?

https://p.dw.com/p/4BkXd
Südkorea Seoul | Yoon Suk-yeol, Präsident & Joe Biden, US-Präsident
拜登2022年5月訪韓期間與尹錫悅見面圖片來源: Song Kyung-Seok/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筆者的一個韓國駐華記者朋友對此肯定地回答,會!他說尹錫悅已經在調整涉華政策,韓國企業也在全局佈局,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當我進一步問他,即使有美國在背後支撐,韓國強大到可以同時對抗中朝俄嗎?他說,他的意思不是韓國要對抗中國,而是比以前要求更互相尊重的關係。而「要求更互相尊重的關係」也正是尹錫悅當選總統後對中方提出來的。看來我的這位朋友在此退縮了一步,或者他認為「要求更互相尊重的關係」在韓國語境中就是反中,只是前者說得委婉些,又或反中不等於直接對抗,更多表現為一種心理情緒和政策變化。

韓對華觀感日益負面

韓國有反華的國民基礎,某種程度上甚至到了非理性程度。最能說明這種反華非理性的,是今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中國的北韓族民眾穿著他們的民族傳統服飾入場,在韓國竟然引發一場軒然大波,媒體連篇累牘討伐中國,以致兩位總統候選人也不得不對中國強硬表態。所以如此,一個原因是韓國的三大主流媒體控制在保守派手中,而韓國的保守派向來不主張同中國發展密切聯繫。韓中關係的黃金期是在朴槿惠前期,那時韓國國民的對華好感度大增,但在朴槿惠後期,由於薩德導彈部署問題,韓國民眾的厭中情緒開始上升,特別是中國民眾對樂天的抵制和官方對韓國演藝界的限韓令,導致韓國對中國的惡感加劇。隨著文在寅的上台,兩國官方的冷淡狀態有所好轉,基本恢復到正常關係,但民間依然敵視。川普掀起對華圍堵後,韓國輿論跟著美國亦步亦趨,致使韓國內的反華情緒進一步加強。特別是疫情在中國爆發並傳播到全球,讓韓國民眾對中國的抵觸和排斥心理達到頂點。韓國民調公司2021年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已經取代前殖民者日本,成為韓國民眾最不喜歡的國家。而在美國皮尤研究中心2020年在14個西方國家進行的一項研究則顯示,韓國是唯一一個年輕人對中國的負面看法比前幾代人更多的國家。

延伸閱讀——拜登尹錫悅會談: 致力於北韓無核化、美韓半導體合作

在這種國民情緒的影響下,出身保守陣營的尹錫悅一定程度上迎合民意,表現出某種反華姿態,是必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首爾在拜登訪韓期間對美國的配合,試圖扮演一種對中國軟性遏制者的角色,還是超出了筆者、可能也是多數觀察家的預期。筆者之前判斷,韓國新政府一定會疏遠中國,然而不大可能在開局就急著表現出反中姿態,但從現在來看,今後首爾在美中對抗中,完全倒向華盛頓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事實上,北京也意識到尹錫悅親美反華的可能性,所以,在尹錫悅就職儀式上,派遣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前往韓國祝賀。此等禮遇,不僅對韓國,對其他國家都是從來沒有過的,表示北京對中韓關係的高度重視,意圖拉攏尹錫悅。外長王毅最近亦和日韓外長通話,但對兩者態度明顯不同,對前者是直接敲打,對後者則是安撫。然而,北京的這番「苦心」和伎倆看來沒有起到太直接的效果。尹錫悅當時對王岐山發展中韓關係的四點建議,只對雙方之間的經濟關係感興趣,而對雙方在國際層面的合作不置一詞,已經暗示首爾要選邊站。拜登這次訪韓,雙方宣佈建立全球戰略同盟和技術同盟,表明首爾決心把賭注壓在美國一邊。

美國拉韓制中

從華盛頓來看,拜登把亞洲行的首站選在韓國,除了祝賀尹錫悅當選總統以及表明支持首爾對平壤的強硬態度外,最主要的是要提升韓國在美國印太戰略中的地位,滿足韓國想做全球有影響力的國家的需求,從而讓韓國新政府改變過去在美中之間相對平衡的立場,跟隨華盛頓一塊抗中,補上東北亞這缺失的一角。韓國去年經濟總量位居世界前十,進入發達國家行列,文化也早已風靡亞洲,向世界傳播,韓流這些年在東亞許多國家就深受民眾喜歡。但這讓韓國民眾不自覺地把韓國想像成已經是個全球有影響力的重要國家,要從東北亞走向全球,參與全球規則制定,在全球事務中發揮重要影響力。拜登滿足了韓國民眾和政府的這種心態,所謂全球戰略同盟,意味著韓國將涉足那些過去由少數大國才能參與的游戲。這對像韓國此種特別要強的新興國家來說,當然具有誘惑力,因此僅僅從投桃報李的角度,首爾亦要對美國有所回報。

然而,首爾很可能誇大了自身實力和全球影響力。它的經濟和技術固然比大多數國家表現得要好,但它的國土面積和人口還是太少,三星的晶片技術也落後台積電;更要緊的是,韓國有先天弱勢,它的軍事不能自主,仰賴美國的保護,這導致它的外交和國家政策不能真正自主。要做全球有影響力的國家,特別是全球大國,前提是國家對主要政策議程要有自主權,自己說了算。沒有這一條,光有雄心和抱負難行得通。

韓中關係三大障礙

就韓中關係來說,韓國會遇到三個結構性障礙。首先是經濟,韓國的經濟高度依賴中國市場,其對華貿易超過對美歐日總和,而且在韓中貿易上,韓國是順差國。儘管韓國早就在全球市場佈局,試圖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但至少目前來看,效果不很明顯。另外,即使能夠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也是一個長過程,不是短時間內能做到的,就算能做到,中國依然會在韓國的出口中,佔據主要位置。在世界貿易史上,還沒有見到對一個有著巨大順差來源的主要貿易國,主動和它搞壞關係的案例。尹錫悅想要在和中國的關係上做到政經分離,和中國只談經濟,只做生意,而不顧忌中國的安全感受,注定不可能,薩德就是前車之鑑。

其次是朝核和半島的統一問題。即使平壤對北京遠未像首爾對華盛頓那樣「俯首帖耳」,但鑑於北韓的經濟命脈捏在北京手上,在關鍵時候,平壤還是要屈就北京的,何況尹錫悅這回表現出的對朝強硬態度肯定會讓平壤非常不滿。拜登訪韓的一大重點是協調兩國的對朝政策。雙方聯合聲明針對北韓威脅明示將以核制核,遏制北韓的核威懾力,同時加強和擴大美韓軍演,這都會刺激平壤開發更多核武器,讓它倒向北京。除非首爾不想解決朝核問題,放棄統一半島,否則它必須依賴北京對平壤的節制。

延伸閱讀——客座評論:美國部署對華O型包圍圈

再次,從東北亞的地緣政治看,韓國其實處於一個很不利的狀態。它已經同北韓和俄羅斯鬧翻,而俄羅斯是核武大國。尹錫悅雖然很想改善同日本的關係,但兩國的歷史和領土主權爭議、慰安婦問題以及長期積累的國民情感糾葛,都不大可能輕易化解,這勢必會牽制首爾和東京的和解進度。另外,雖然韓日同為美國盟友,但兩者某種程度上又是互相排斥的,比如日本就不大願意讓四方會談把韓國納入進來。在這種情況下,再和中國搞壞關係,韓國就處於中俄朝的三麵包圍中,中俄都不是小國,韓國再有美國支撐,也難以抵抗這種地緣政治壓力。

首爾當然明白上述三個結構性障礙。所以韓國總統辦公室向外界強調韓美首腦會談完全沒有討論將中國排除在供應鏈之外,也表示印太經濟框架不意味要將中國排斥在外,目的就是要打消北京對韓國加入華盛頓反中陣營的疑慮。不過,北京不會相信首爾的說明,因為華盛頓發出的訊號非常清楚,其印太經濟框架和供應鏈同盟,就是從經濟和技術上排擠中國,首爾亦清楚北京不會相信它的說明,但它仍要這麼講,表明它現在還不想和北京鬧翻。

聯繫到韓國新政府向國民公佈的施政目標中沒有尹錫悅早前在競選中承諾的部署第二套薩德系統,首爾確實顧忌韓中關係會走向破裂。但是,韓美同盟外延擴大到全球事務,已經埋下了韓中衝突的種子。如果首爾抵制不了華盛頓的壓力,要它在台灣和南海或者中國的內部人權問題上不僅表態,而且做出行動,北京必然要反制韓國,包括扶植平壤對抗首爾。現階段北京對尹錫悅新政府應該是聽其言觀其行,無意和它馬上搞壞,因為北京被自己的內部事務搞得焦頭爛額,但假如首爾接下來在北京一些在意的問題上刺激中國,二十大過後北京會出重手報復首爾。

中韓關係有可能在未來一波三折,但考慮上述三個結構性障礙因素,只要尹錫悅真正以韓國國家利益而不是他的保守陣營利益為重,不大可能走向和中國完全翻臉的地步。當然這也要看美中對抗和華盛頓對首爾的施壓程度,韓國的反中既有某種主動性,但更多是一種被動反應。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Deng Yuwen
鄧聿文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