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實現訪華-安倍外交得分?

2006年10月6日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本周日訪華。德語媒體注意到,安倍上任伊始便將首次出訪定位於北京而非華盛頓,充分體現中國目前在日本外交上的地位,同時亦顯示出日本新領導人急於改善對華關係的心態。

https://p.dw.com/p/9DNA
修復日中關係:安倍將有何大動作?圖片來源: AP

「新蘇黎世報」刊登一篇以「安倍的外交成果」為題的文章,分析安倍出訪中韓兩國的意義。文章指出:

「圍繞安倍的一大外交目標,即修復其前任小泉任期內惡化的與東亞鄰國的關係,這位日本政府新領導人就此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安倍將在北京再度確認1995年至2005年歷屆日本政府對戰爭歷史的官方態度。在二戰結束50周年和60周年紀念日,東京分別對日本的佔領和殖民政策給亞洲鄰國帶來的痛苦特別表示道歉。」

「新蘇黎世報」相信,安倍此次訪華不會有實質性成果。該報表示:

「北京會晤將主要具有象徵性意義。其一是,兩個最重要東亞國家在長達5年的事實上的雙邊關係冰凍期後後終於再度邁出重建兩國關係的步伐。其二,安倍將歷史和地區對手中國作為其就任首相後的首次出訪對象,而不是像他的諸多前任那樣前往夥伴國美國,以此發出了一個明確無誤的訊號」。

中國對北韓有點不客氣

「法蘭克福匯報」認為,北京新近針對北韓宣佈將進行核試驗做出不同尋常的反應。該報寫道:

「尤其是北京外交部直截了當的呼籲有些異乎尋常。外交部在其首次聲明中要求北韓『冷靜和克制』。迄今,中國外交官通常會避免在與北韓有關的表態中直接提及該國政府。北京慣常的做法是,小心翼翼地呼籲『所有各方』表現出克制及合作的態度。此次,居然還要求平壤保持『冷靜』,顯示出,北京已不再對平壤的所作所為表示理解,中朝之間的關係有可能降到了一個新的低點。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北韓的最後一個盟友,中國在國際北韓政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中國在核爭議中扮演斡旋人角色的努力已走入死胡同。北韓拒絕重返6方會談,是對在通過斡旋重開會談中投入了大量外交資本的中國的公然對抗。北韓今年7月違逆中國的意願進行導彈試驗,向世界表明,中國對這個困難的鄰居的影響尚何其微弱。」

「法蘭克福匯報」的文章指出,中國對北韓的態度已發生根本轉變,這將給中國帶來不確定的影響:

「當國際社會對中國針對北韓的強硬立場視為進步而表歡迎之際,某些中國觀察員對中國是否作出了戰略上明智的抉擇表示懷疑。他們認為,過於追隨美國政策的做法使北京喪失了行動空間。中國本應繼續做出努力,說服美國放棄制裁,從而使北韓重返談判桌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