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为何強調「印度-太平洋」戰略
2017年11月1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在為期十三天的亞洲之行中,美國總統川普一再重申他所主張的"美國優先"戰略。但同時他也強調了美國在國際安全政策中的承諾,也就是所謂的"印度-太平洋"戰略。為什麼提出這樣的概念?為什麼美國長期關注這一地區?德國之聲為您總結了四個關鍵因素:
1. 不斷擴張的地區貿易
美國的產品和服務出口產業對於印度-太平洋地區的自然資源、商業環境以及數以億計的消費者以及勞動力抱有濃厚的興趣。
中國、日本和印度--這是全球分別名列第二、第三和第七的國民經濟體--都是美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2016年,美國向這三個國家出口了超過2千億美元的商品,而進口了總價值超過6千億美元的商品。而僅中國一個國家,就在美國的全球進口總規模中佔到了五分之一的份額。
儘管嘴上"不饒人",但是川普似乎無意放棄促進這些貿易關係繼續發展的努力。周五,他在越南講話時指出,希望和願意"遵守公平和互惠原則"的國家簽署一對一的貿易協定。
2. 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影響力
在該地區,中國已經越來越多地對美國構成挑戰,爭奪作為地區多個國家頭號貿易夥伴的地位。一些美國官員表示,中國有可能利用這種地位,在夥伴國家建立對中國有利而對美國不利的貿易規則。
前美國總統歐巴馬曾經在2015年表達了這種擔憂:"眼下,中國正在試圖制定亞洲的商業規則。……我們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規則因該由我們來制定。"
這一爭奪話語權的願望驅使美國主導成立了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在選戰中就反對TPP的川普,在2017年1月上任之後就宣佈美國退出該協議。儘管這一舉動並沒有導致TPP徹底毀滅,但是卻有可能使得中國成為地區規則的制定者。
北京已經在與相關國家進行有關"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談判。該協定由東協十國和日、中、韓三個東亞國家,以及印度、澳洲和紐西蘭參與谈判。美國不在其列。
3. 中國與南中國海
但是華盛頓對北京的怨氣並不只是因為金錢利益。很多美國官員將中國在周邊地區採取的行動視為一種安全挑戰。
近年來,北京無視鄰國在南中國海地區的主權要求,人工填海造島,並且還設立了防空識別區。一些主權爭議還被相關國家告到了國際仲裁庭,但是北京對於令其不滿的裁決一律視為無效。
4. 核武器問題
美國傳統上是反對核武器擴散的。印度-太平洋地區有四個擁核國家--中國、印度、巴基斯坦和北韓--而美國僅僅承認其中一個國家擁有核武器的權利,那就是中國。
這也僅僅是基於《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該國際協議認可了北京發展和持有核武器的權利。但是印度、巴基斯坦和北韓並不具有這樣的權利。
除了合法性問題之外,人們一方面擔心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擁核國家之間會發生核子大戰。這一對宿敵歷史上已經發生過三次戰爭,雙方都曾經威脅過要動用核武器對付對方。另一方面,由於近期朝鮮半島局勢緊张,平壤一再進行導彈試驗和核試驗,這也是川普上任以來在安全領域關注的重點之一。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email protected]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