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外長中東之行調解以巴衝突
2011年6月14日清晨,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登上了1910年威廉二世在橄欖山建造的德國福音教教堂的鐘樓。在他眼前呈現的耶路撒冷是一座將耶路撒冷和約旦西岸分隔開來的高達8米的水泥牆,以及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造的蜿蜒不絕的以色列定居點。
女牧師沃爾拉普對韋斯特韋勒表示歡迎。德國外長參觀了福音教教堂和屬於教堂整個建築群的阿古斯特-維克托利亞醫院。
反對以巴單方面採取行動
韋斯特韋勒這次是作為調解人前往中東地區的。他間接要求以色列政府,結束在約旦河西岸的猶太人定居點建設項目。他同時請求巴勒斯坦方面收回他們的計劃。巴勒斯坦準備在9月份要求聯合國大會就承認巴勒斯坦國進行表決,並申請成為聯合國的正式成員。
"單方面採取行動或許是出於良好的意願,或許是出於自己的強烈感受,但這樣做終歸會遇到巨大的危險,會導致衝突升級,會使談判很快轉化為暴力衝突。"
韋斯特韋勒闡述的這個立場同法國政府有一定的距離。法國對巴勒斯坦的有關計劃表示充分理解,並有可能在聯合國對巴勒斯坦公開表示支持。
支持中東問題四方加大努力
韋斯特韋勒部長希望美國、俄羅斯、歐盟和聯合國組成的中東問題四方能夠做出更大的努力。他希望通過中東問題四方的努力,避免以巴雙方在9月份發生外交或暴力衝突。
"德國的觀點是,中東問題四方可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們必須公正地敦促以巴雙方採取靈活的態度並重新開始談判。我們應當告誡雙方不要單方面採取行動,在建立猶太人移民點問題上以及在宣佈建國的問題上,都不應單方面採取行動。正因為我們被視為朋友,我們在中東和平進程中才擁有足夠和必要的權威。"
不同意在巴黎召開中東和平會議
韋斯特韋勒呼籲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為重新開始直接和談掃清道路。他對法國提出的在巴黎舉行中東和平會議的主張也沒有表示支持。
"召開和平會議的前提是,會議能夠成功舉行。只有在事前已經清楚,所有參加談判的各方能夠拿出靈活的態度來時才能舉行會議。因為如果會議失敗,局面將更加困難。舉行和平會議之所以有意義,完全在於能夠推動問題取得進展。"
韋斯特韋勒建議德國成為中東問題調解人。他說,恰恰在這一點上德國擁有特別的優勢。德國不但是以色列的好朋友,同時也願意為建立一個長治久安的巴勒斯坦國作出自己的貢獻。
作者 :Sebastian Engelbrecht 編譯:敏芬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