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將為溫室氣體排放作何貢獻
2007年6月5日在德國主導下,歐盟於今年年初決議:如果國際間繼續遵守在日本京都達成的「氣侯變化框架公約」,到2020年為止,歐盟將減少30%的廢氣排放量。德國環境部長嘉布瑞爾表示,2012年「京都議定書」到期後,即使沒有國際氣侯保護條約,也不會毫無作為。他在聯邦議院宣稱:「在國際進行談判之前,歐盟現在就將落實減少20%的廢氣排放量計劃。這是一個獨步全球,面面俱全的高水準計劃方案。」
作為氣侯保護先進國家,德國政府利用擔任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的機會,非常技巧地拋出了這個議題。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是德國的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今天德國用電的12%左右來自可再生能源。它計劃到2012年為止,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以1990年為基數的21%。果真如此的話,德國將在達成「京都議定書」對歐洲的指標要求中,承擔大部份責任。但嘉布瑞爾也承認,去年的情況稍有退步,他說:「今天我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比1990年降低了18%,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去年的廢氣排放量又增長了0.7%。」
這是因為德國汽車工業不僅在油電混合引擎技術的研發上錯失先機,而且仍繼續生產耗油的大馬力轎車。與此同時,這個傳統的採礦國家,仍然以煤為主要發電來源,尤其是以污染空氣最嚴重的褐煤為主。因此,它是否真能實現野心勃勃的預定目標,令人懷疑。最近,一個陳舊的話題又成為爭論的焦點,那就是:雖然上屆紅綠聯合政府曾決議關閉所有核電站,但目前仍有17座核電站供應全國所需約1/4的用電。
保守的基民盟現在考慮延長核電站的使用期。基民盟議會黨團主席考德說:「目前主要的問題是,我們必須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在這關鍵時刻關閉可以供電的核電站,我認為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基民盟的觀點令環保組織相當不滿,雖然總的來說,他們對政府的環境政策給予不錯的評價。「世界自然基金會」環保小組的氣侯專家君特爾女士表示,氣侯保護和核電站是水火不容的兩碼事。她說:「我們不認為核能具有橋樑作用,對全世界,對德國來說都一樣。核電既昂貴,又不安全。」
具經濟效益、節源省能的電器產品在德國還不夠普及。有關單位雖呼籲民眾購買省電冰箱或將待機狀態的電器插頭拔掉,但尚未制定如其他國家早已落實的相關法規。德國政府能源計劃的核心政策仍然是可再生能源,預計到2020年為為止,德國1/4的電能將來自風能及太陽能發電設備。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