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氣候代表期待美國態度
2005年12月9日各國的環境部長們在蒙特利爾最為關注的話題還不是「京都議定書」的本身,而是這份議定書的規定年限即將到來的時候,應該怎麼辦。今年年初開始生效的「京都議定書」要求全球38個最富有的國家,在2012年之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5%。議定書的最後細節將在蒙特利爾確定,與此同時,人們也將為今後的氣候保護問題做好打算。
主要問題是,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的美國是否會再次加入氣候保護的行列?美國只是在1992年簽署了裡約氣候框架公約,而該份公約只是一個含糊其辭的意向性聲明。如今,美國在蒙特利爾大會上表示,他們將在2012年之後再次加入氣候保護行動,不過,他們所能做的也只是簽訂一個與裡約氣候框架公約相似的文件。
德國環境部長嘉布瑞爾認為,這根本行不通,「德國政府的態度是很清楚的,京都議定書在2012年之後將繼續執行下去,它不會被氣候框架公約範圍內的衍生物所取代。京都議定書是不可替代的。」
這意味著,2012年之後也將設立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硬性規定,那些至今為止在氣候保護中沒有做出積極貢獻的發展中國家屆時可能也將加入,其中包括印度,中國和巴西。京都議定書對於氣體排放量交易這樣的措施也具有重要意義,而這正是歐盟不久前所強調的。
德國綠黨黨團主席洛斯克也出席了這次蒙特利爾大會,他表示,「如果2012年後沒有了排放量限制,那麼不僅目前所得到的成果將無法繼續,而且還將使進程收到破壞,從而扼殺了一個正在逐漸發展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交易市場。」
德國各政黨在氣候保護政策方面達成一致。在蒙特利爾會議上,來自基社盟的巴伐利亞州環境部長施納普奧夫與來自左翼黨的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環境部長梅特林站在了同一戰壕裡,施納普奧夫表示,自己在與一些美國政界和經濟界代表接觸之後發現,他們願意積極參與氣候保護行動,在這一點上,他們與布希總統並不一致。
施納普奧夫在與加拿大美國協議的發起人進行討論之後表示:「加拿大幾乎所有的12個省份都簽署了這份協議,有趣的是美國也有四個聯邦州通過簽署協議的形式,表達了自己對於氣候保護目標的認同,它們是加利弗尼亞州,康涅狄格州,緬因州和佛蒙特州。」
京都議定書的簽字國仍期待著美國能在2007年之前改變態度,不過沒有美國的參與,這份協議書也將得到執行。歐洲的最大憂慮是,中國等其他一些國家也會參照美國的強硬態度,而拒不加入全球氣候保護的行動。在蒙特利爾大會上,沒有人會被強迫參與保護氣候的全球行動,但是,歐洲的氣候保護先驅們依然以警惕的目光觀察著事態的發展。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