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西方的絲綢之路

2021年7月19日

《新蘇黎世報》指出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後的6個月裡,執政方針包括對華政策基本沿用了前任川普的政策。《法蘭克福匯報》認為,西方旨在抗衡中國的基建工程,至少在藍圖階段充滿了魅力。

https://p.dw.com/p/3whLB
9838 Seidenstraße 2.0 - Chinas Weg zur Weltspitze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裡的公路橋樑圖片來源: Arte France/Megane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發表「風格迥異,政策幾乎一致」的文章,對拜登上台6個月來的政績做了一番總結。該文從12個方面闡述拜登的政策,認為新政府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上一屆政府的延續,而對此最有力的論據便是「保留對華強硬政策」。
文章指出,跟其前任相比,拜登尤其在對華政策上沒有改變:

「川普最重要的外交遺產莫過於對華政策做出激烈轉變。將中國融入美國主導的自由世界體系,並使其逐步實現自由化的夢想全然破滅。川普将中國定義為戰略對手,而拜登對此沒做任何修改,雖然他曾在歐巴馬時代以副總統身份執行過對華夥伴關係政策。現在最多在氣候政策上,拜登還能看到合作的空間。

「拜登繼續川普开啟的關稅懲罰政策,軍事戰略上也沿用中國威脅論,並不急於同中國強人習近平舉行高峰會晤。儘管如此,美國新總統還是增添了新的成分。與川普不同,他認為中美之間的問題不僅僅是巨大的貿易逆差,他譴責新疆和香港發生的打壓人權事件,而川普事實上默許這些事件的發生。他不像川普那樣易怒多變,為了不在亞太地區甘拜下風,他刻意結盟並維護這一關係,以在當地抗衡中國。

USA Washington DC | Unabhängigkeitsfeier
白宮易主,政策依舊圖片來源: Andrew Caballero-Reynolds/AFP/Getty Images

讓西方的絲綢之路飛起來

華盛頓和布魯塞爾希望在非洲和亞洲推進基建工程,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抵制北京的影響力。都是搞基建項目,但《法蘭克福匯報》認為,兩者之間有很大差別。《西方的絲綢之路》一文的作者寫道,如果將西方在發展中國家的基建計劃看成是直接衝擊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那便是誤解了美國和歐洲人的計劃:

「因為他們沒有提供全方位的一攬子工程,而中國的邀約都有這樣的基本特徵:是一盤棋,從融資到項目設計,從施工到保險,再到大項目的營運。不過,也可能是黃粱美夢一般,驚醒後發現,獨裁者當然不會白送這一切。代價會是當地老百姓的期待被全然不顧,最極端的情況就像發生在巴基斯坦那樣的炸彈恐襲。氣候或者人權議題,往輕裡說中西方在理解上還存在著偏差。一些囊中羞澀的政府比如斯裡蘭卡以及蒙特內哥羅共和国曾歡迎中國的貸款,但到頭來無法避免落入債務陷阱,自己的命運則取決於北京的施恩。一些項目直到仔細審核後才發覺它們的戰略意義:印度洋上的貨櫃港口也可能為中國的潛水艇服務;喜馬拉雅山上的機場可以是中國轟炸機的大本營。」

文章指出,西方工業國家必須迅速行動起來,各國制定重點項目,融入必要的私人企業。西方國家政府會遇到資金瓶頸的困境,在目前的情況下,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已讓多國財政捉襟見肘,額外騰出稅金花在非洲和亞洲的項目上,怎樣向民眾解釋是很大挑戰。此外:

「布魯塞爾和華盛頓永遠趕不上北京的速度。這也不一定是壞事,因為很多項目都半途而廢。然而,我們時代4大生死攸關的問題 - 新冠疫情、氣候危機、貧困以及教育缺失,已時不我待。基建計劃已在布魯塞爾、華盛頓和柏林的辦公桌上鋪開,达卡、新德裡和雅加達正熱切期待著。因此,現在要做的,不僅是讓這些紙上的藍圖得到實現,而更是要迅速付諸行動,讓它們飛起來。」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