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增700%!歐洲橫飛中國鞋
2005年6月9日據外交圈的人透露,歐盟專員曼德爾森將於周五飛到中國。他的女發言人說:「我們不會無限地談判下去,但如果能夠接近一個結果,也不在乎幾個小時。」她沒有證實曼德爾森的旅行計劃,但外交圈說,曼德爾森將在到期限之前幾小時抵達北京。
到中歐時間6月10日下午,中國還有拿出減少向歐盟出口紡織品措施的機會。否則,歐盟就將對某些來自中國的品類採取限制措施。歐盟已經就此請求世貿組織提供意見並獲得同意。
在這個期限到頭約48小時前,一個新的消息振撼了歐洲:歐盟公佈的數字表明,今年頭4個月歐盟從中國進口了1.62億雙鞋,相當於去年同期(2300萬雙)的700%。這4個月的進口數量甚至已經超過了去年的1.16億雙總量。
歐盟將如何對中國鞋的激增作出反應,還在未知之數。因為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協定中沒有對鞋類作出保護性規定。那個協議裡只是規定,在2008年之前,其它世貿組織成員國可以對來自中國的紡織品進口採取限制措施,假如這些國家的紡織品市場有證據證明受到了干擾。
2003年,全世界共生產了約130億雙鞋,其中76%(99億雙)來自亞洲,而中國當時已經以70億雙佔了全世界的一半以上。從那時至今,歐洲產的鞋已經減少到12億雙。
中國鞋的洪流般湧入帶來的另一個效應是:這段時間裡歐洲市場上鞋的平均價格劇降了28%。反應最激烈的義大利製鞋業協會的索阿納說,義大利鞋廠根本無法抗衡這種傾銷價。他說,從中國來的皮鞋平均價格為每雙2.40歐元,「這筆錢都不夠我們用來買原料。」義大利鞋的出口平均價格是22.18歐元。
奧地利鞋工業專業協會的科瓦奇表示:「中國來的進口當然觸及了奧地利。」奧地利鞋貿易業聯邦主席團主席諾瓦克稱,關鍵要看消費者的態度,他認為消費者不瞭解價格戰的內幕。
漢堡經營售咖啡和其它商品的奇波(Tschibo)集團據稱已經成為德國最大的中國鞋經銷商。諾瓦克指出,現在涉及的已經不完全是廉價的鞋了,中國也越來越多地生產名牌鞋。當然,目前還只是用中國的勞動力,因為原料、設計和技術還來自歐洲。
8個月前,西班牙鞋都埃爾切發生的火燒中國鞋城事件震動了中國。西班牙也是中國鞋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僅鞋都埃爾切,從2000年來就有300多家鞋公司倒閉,7000多名員工失業。埃爾切生產的鞋佔西班牙總產量的64%。
據官方數字,西班牙鞋業協會FICE成員們去年從中國共進口了9730萬雙鞋(德國「星期天世界報」)。2005年1至2月,就進口了3260萬雙。FICE主席卡爾沃說:「情況會進一步惡化,這是可以預見的。」
卡爾沃兼任歐洲鞋業協會聯合會CEC的主席。他認為,現在必須採取緊急措施,以避免出現去年(火燒鞋城)那種針對來自中國的競爭的激烈情緒凝聚爆炸。去年號召「鞋民」們參加9月16日遊行示威的傳單上寫著:「結束叫苦,我們必須行動起來。」至於當時的燃燒是蓄意的還是偶然不幸事故,現在說詞不一。但當時埃爾切的氣氛確實是「爆炸」了。
在西班牙,卡洛斯是為一個中國鞋商打了9個月工的阿根廷人。他說:「我們從早晨9點幹到晚上8點,每個月拿1000歐元。我跟狗一樣地干活。「」那些鞋完全是塑料做的,看上去就難受。但它們便宜啊。我們4到6歐元賣給商店,商店以20到30歐元的價格賣給顧客。」哪家西班牙鞋廠有能力競爭啊。西班牙鞋工的薪水為每月1000到1700歐元,而中國的鞋廠工人月薪水只有100到200歐元。
西班牙鞋業也在想辦法走出困境。一個原先的鞋廠女工對記者說,她的老闆把她叫到辦公室,對她說,他僱不起她了,但她可以把8台縫機中的兩台拿回家去,在家裡把切割好的皮塊縫成鞋面,每一雙鞋的鞋面給她12到15歐分,現金,不交社會保險。一位西班牙律師說,現在那裡很多工廠表面上還在那裡,但實際上都在讓人給他們干黑活。
歐洲鞋業聯合會FICE的主席卡爾沃並不打算向歐盟提出給中國產品規定配額的要求。他的看法可謂「超現實」,他認為廉價商品這一塊已經失去了。他說:「歐洲工廠的未來在於他們產品的品質,」他們必須向品牌、設計和銷售渠道大量投資。
馬梯內利(Martinelli)公司主管財務的董事馬梯內-裡多也認為:「跟中國人在低價領域裡競爭一點意思都沒有。他們有贏得這場戰爭所需要的一切優勢。」馬梯內利的戰略是:向中國出口高檔鞋。該公司即將在中國開出兩家專營店。
也許歐盟各國的鞋業對此的看法不盡相同。因此,現在就斷言說,歐盟在鞋域內不會對中國採取任何措施,恐怕言之過早。也許可以說,歐盟在這個領域沒有多大空間。(平心)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