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也產生溫室氣體
2005年7月15日人們一向以為,大面積的森林,如西伯利亞的泰加林,有助於吸收人類產生的溫室氣體。經過調研,歐洲的科學家沒有能夠證實這一說法。由於保護氣候的京都議定書二月份已經生效,這一研究成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京都議定書規定,森林面積可以換算成減免森林所在國家排放溫室氣體總量的因素。
這個氣候研究項目名為「西伯利亞二號」,由歐盟資助施行。國際科學家以西伯利亞的泰加林為例,借助衛星數據分析了地球暖化、碳化物循環和植被之間的互動關係。領導這一項目的耶拿大學科學家施姆留斯女士說:「我們過去的氣候模型大多建立在推測之上,缺乏精確的數據。」按她的說法,現在氣候研究人員手中掌握了工具,借助衛星圖片可以把握氣候變化的範圍,為後五年至十年做出預測。
作為第一步,科研人員以12個衛星拍攝的雷達和熱感應照片為基礎,製作了植被圖。接著把數據輸入氣候模型,並按照西伯利亞的實際情況進行測試。自1960年以來,在這塊面積為二百萬平方米的地區,地面溫度上升了攝氏三度。這樣,化凍和植物生長期都提前了。人們本來以為,茂盛的植物可以吸收更多的溫室氣體,但從科研人員五年研究的情況來看,長期的結果恰恰相反,因為土壤中也釋放出更多的有機碳化物,進入大氣層的碳化物多於植被能吸收的數量。在融雪造成洪水泛濫的地區,與空氣隔離的微生物會產生大量的甲烷,甲烷也是一種溫室氣體。
專家們預言,由於積雪融化的時間比過去提前,並涉及大片地區,溫室氣體的排放將增加。施姆留斯說,這就造成泰加林吸收儲存溫室氣體的數量少於我們原來的估計。她認為,在泰加林獲得的新認識也適用於北半球的其它地區,如加拿大和美國的針葉林。她補充說,但有關國家是否歡迎做這樣的研究,要靠政治層面來解決。
經過多年的爭議之後,國際社會終於在1997年通過了京都議定書。為減少溫室氣體排出量,首次就具有約束力的目標和措施達成了一致。最大的幾個工業國承擔義務,在2012年之前,把本國排放的溫室氣體減少到比1990年的水準低5%的程度。美國雖然簽署了京都議定書,但最終沒有批准這一國際協定。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