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與風險:德國企業在中東及北非
2011年3月12日從摩洛哥到阿富汗的中東及北非地區被看作是有經濟增長動力的市場。儘管有這樣及那樣的困難,德國向這一地區的出口在2010年增長了14%,貨物總價值為360億歐元。德國排在了法國和義大利的前面,成為這一地區最大的產品供應國。但這一發展趨勢會因北非的動亂而結束嗎?德國外貿協會主席伯爾納(Anton Boerner)不這麼認為: "最有可能的是貿易及旅遊業會出現短暫的回落。但這不能掩蓋這一地區的長遠發展前景。社會動亂沒有,也不會引起整體經濟的危機。比如埃及的經濟就基本沒有受到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突尼斯的情況也類似。"
中東及北非地區經濟發展強勁
既使在經濟危機最嚴重的2009年,埃及的經濟增長率仍達到4.7%。據動亂前世界貨幣基金的估計,今年埃及的經濟增長率將達到5.5%。但遺憾的是,增長的財富落入了一小部分人的手中,廣大民眾並沒有從經濟增長中獲益。而年輕的一代試圖改變這種狀況。他們要求分享富裕,享受公正待遇及機會。伯爾納堅信,德國可以為他們提供幫助。伯爾納呼籲德國政府機構及經濟界協調一致,為該地區的穩定做出貢獻,特別是經濟界有更好的機遇。因為政府機構的行為容易被誤解為干涉別國內政,而經濟界卻沒有這樣的擔心。德國經濟界與這一地區成千上萬的企業有直接的聯繫,可以成立更多的經濟聯合體,進行具體的合作,包括培訓。他指出: "說到職業學校教育,光在某個地方建兩三個工廠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成立小型職業培訓中心。在這方面我們還剛剛起步,還沒有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我認為歐洲有義務在這方面採取主動措施。"
歐洲必須做好應對新形勢的準備
伯爾納要求有包括歐盟層面上的政策支持。歐盟長久以來僅把自己限制在阻止難民的湧入,或者保障原料供應等方面。而現在,歐盟必須在貿易及投資領域翻開新篇章。他毫不懷疑這樣做的緊迫性。機遇稍縱即逝。因為人們在革命的狂熱過去後必然會清醒,他們會問,革命到底改變了什麼。伯爾納呼籲: "我們現在就要做好準備,就必須行動起來,創造一個體系,用希望代替失望。我們要讓人們明白,砸爛一個舊制度並不意味著肯定會出現美好的新制度,這需要時間。而我們就是來與你們一同實現願望的。"
伯爾納認為,如果歐洲人錯過了這個機會,那後果將是嚴重的。激進勢力會乘機掌握權力,而這是人們最不想見到的。
作者 Sabine Kinkartz 譯者 王雪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