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前總統希拉克逝世
2019年9月2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在生命的最後時光,他鮮少在公共場合露面。一次中風使在政治對手和支持者那裡均有"推土機"之稱的希拉克在肉體和精神上遭受重創。公眾最多只能偶爾透過其妻貝爾納黛特(Bernadette Chirac,自大學時代的忠實伴侶)得到一些來自他位於塞納河左岸的那套豪華公寓的訊息。現在, 他的家人通報了這位86歲老人逝世的消息。
在超過40年的時間裡,希拉克活躍於政治舞台。他發跡於1962年。在巴黎政治學院(Sciences Po)和國家行政學院(ENA)這兩家精英高校畢業後,30歲時的他成為蓬皮杜(Georges Jean Raymond Pompidou)總理政府中的一名辦事員。未出幾年,希拉克遂獲得蓬皮杜內閣中的一個部長職位。兩年後,在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擔任總統期間,他又晉升為總理。
49歲上, 這位雄心勃勃的保守派人士首次競選國家最高職位,但未成功:1981年和1988年,他兩次敗給了社會黨籍的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
第三次競選結果如願以償
1932年11月29日出生於巴黎的希拉克,政治家鄉是鄉村風情濃郁的科雷茲鎮(Corrèze)。然而, 他的權力基礎卻還是首都。在那裡,他上了大學;70年代,他在那裡創建了他自己的戴高樂運動--"共和國民主聯盟"(RPR);1977年,他當選為巴黎市長。
政治明星希拉克在巴黎發跡,卻也在巴黎隕落。他在總統任期內的第一批決定便遭來強烈抵抗。在選戰中,希拉克曾宣佈,要彌合"法國社會的創傷";及至進入愛麗舍宮,他卻使民眾成了自己的對立面。他所領導的政府的廣泛社會改革計劃導致發生劇烈社會衝突。
在其政治生涯末期,他還在首都經歷了最大的羞辱:隨著失去總統享有的豁免待遇,2011年,巴黎一家法院以"挪用公款"、"濫用職權"和"謀取非法利益"罪判處他兩年監禁,緩期執行。這個共和國歷史上針對一名前總統的首次審判案是對希拉克18年巴黎市長任期的一次司法清算。
他的反伊戰立場觸動了人民的神經
在外交領域, 希拉克比在內政上要成功些。然而,在這裡,他總統任期之初也不乏錯誤:他宣佈要在穆魯羅瓦環礁(Mururoa-Atoll)重新進行核試驗,引來眾鄰國及許多盟國的抗議;聯邦德國總理柯爾(Helmut Kohl)對希拉克這位法國新任總統居然事先不與德國夥伴打招呼,耿耿於懷。柯爾的社民黨籍後繼人施羅德(Gerhard Schröder)起初也同那位新戴高樂主義者頗有芥蒂,直到倆人作為反伊拉克戰爭陣線的首領聯手反抗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為止。2003年,希拉克的選民受歡迎度達至巔峰。然而,他數月前再度選舉勝利的主因乃是極右人士讓-馬麗‧雷朋(Jean-Marie Le Pen)出人意料地進入第二輪對決。
不過,在第二任期內,希拉克也多次失去了他通常具備的靈敏的權力政治直感。儘管法國憲法並不責成他那麼做,這位親歐總統仍信心滿滿地指定舉行歐洲制憲公投。2005年5月,贊同者們在公投中慘敗。總統原該於此時引咎辭職,然而,希拉克留了下來,度過了任期的最後兩年,卻再也未能找回政治上重振旗鼓的力量。就在這兩年內,巴黎郊區爆發了嚴重騷亂。
強使法國人接受改變
2007年,他的繼任者薩科齊(Nicolas Sarkozy)遷入愛麗舍宮。此時,法國人對前總統的看法再一次發生變化。很多人鄙視這個被認為活躍過度、一心向錢看的薩科齊,希望那位情感細膩的亞洲藝術的鍾愛者重返政壇:他的親民、平易近人的風格贏得不少法國人的心。
有12年總統任期的希拉克為他的國民留下了大量未完成的社會改革項目,但也打下了若干重要的基礎。廢除義務兵役制、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實戰軍隊、禁止在公共大中小學校佩戴(穆斯林)頭巾都屬於這些基礎。
對官方歷史描述的中心修正也使這位總統贏得國內外的廣泛敬意。希拉克首次以總統身份公開承認法國在納粹佔領時期曾參與對法國猶太人的迫害和謀殺。直到今天,尤其是這一歷史遺產的影響超越了他的總統任期。
Noll, Andre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