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408 heidersberger
2008年5月12日60年代初,五十多歲的攝影師海德斯貝格來到了沃爾夫斯堡,因為那時該市市政府正在尋求一位能將沃爾夫斯堡正在起飛的工業技術發展,以圖像具體呈現出來的藝術家。曾在巴黎隨大師費爾南德.雷格爾學畫,並愛上攝影藝術的海德斯貝格,就此展開了利用攝影機捕捉和記錄這個新興工業城市的發展軌跡。「我在沃爾夫斯堡市政府舉辦的這項攝影活動中,也將大眾汽車製造廠從裡到外收錄在鏡頭裡。」
這是海德斯貝格當年的一段訪談錄音。直到2006年去世為止,他沒再遷離過沃爾夫斯堡。他的攝影作品,如實體現了沃爾夫斯堡這個工業化城市的具體面貌,如:加油站、灰濛蒙的天空,以及仲夏時節大眾汽車公司游泳池畔跳水台的景觀等等。他作品的畫面平實、清晰、客觀,特別是在雲層變幻無窮的背景下,充滿了超現實的藝術效果。人們對這些圖片都不感到陌生,但沒人知道作品的創作者是誰。
沃爾夫斯堡藝術博物館總共展出170張海德斯貝格精彩絕倫的黑白攝影作品,可說是藝術家生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直到晚年,海德斯貝格都沒有中止創作活動,嘗試新的攝影技巧和進行圖片的加工處理。他的建築攝影作品已透出新世代攝影藝術的發展雛形。
沃爾夫斯堡藝術博物館館長布呂德林表示,海德斯貝格攝影創作的主旨並不純粹在於記錄物事的實體真相,而是對攝影目標進行詮釋。他說:例如這幅"發電站",將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完美結合:一方面,他務實而具體地表現出,這個龐然大物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發電站建築種類的樣板;而另一方面,利用控制攝影機曝光時間的手法,使畫面模糊,從而使掠過發電站的層層雲霧有如夢幻般的朦朧飄逸:兩者合而為一,就生出一種難以言宣的神秘感或超現實的美感。
工業樣板城市-沃爾夫斯堡,是納粹時期的產物,它提供攝影師們眾多取景的目標和角度,其中最受海德斯貝格偏愛的,是那些足以反映該市由一個鄉村小鎮蛻變成工業重鎮的景點,例如草地上一小群馬匹的後面,是停放著大眾汽車的停車場,而背景則是朝著灰暗的天空,吐出縷縷濃煙的巨大建築工地:那是大眾汽車廠正在修建中的,佔地好幾平方公里的廠房工地。
海德斯貝格不厭其煩地從各種角度、各種場景重複拍攝著大眾的經典產品-金龜車:例如正在車間加工、裝配,停放在停車場上或裝載上貨運火車的車輛等等。海德斯貝格並不是大眾汽車的專用攝影師,但他對現代化加工技術深感興趣。沃爾夫斯堡藝術博物館館長布呂德林說:「他作品中的人物與汽車加工機器的律動同步,上下班進出工廠工人的步調行動千篇一律,隱約透露出藝術作品畫面之後的批評意味。」
這項紀念海因裡希.海德斯貝格的攝影作品展覽會,不僅回顧了沃爾夫斯堡60年代工業騰飛的發展史,同時也展示了這位對公眾場合卻步,習慣於獨來獨往藝術家的多方才華。他的系列作品"光線衣裝",將圖形透過光線打在人體不同的結構部位,十分素雅清談;此外,他對紐約城市觀感的展現,以及自己發明的光譜律動攝影技術,成為後來計算機製圖技術的先驅。這一切再再體現出了海德斯貝格在攝影藝術方面的傑出成就,以及他在這一領域追求創新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