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阿薩德家族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溫室效應氣體
大氣中促成溫室效應的氣體成分。自然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大約佔26%,其他還有臭氧、甲烷、一氧化亞氮、以及人造溫室氣體氫氟碳化物等。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反煤礦擴建:德國「釘子戶」堅決不拆遷
Eckardt Heukamp是德國西部村莊呂策拉特僅存的唯一居民。村莊位於一個巨大露天褐煤礦邊緣。德國能源巨頭RWE計劃擴大露天礦,但Heukamp仍頑強抵抗不願被拆遷。
不生孩子比較環保?
不生小孩是否將成為新趨勢?生活在德國的Karam和Pabla出於對氣候危機和未來的擔憂,決定不生孩子。
2021年社群網站上傳播最廣的七大假訊息
根據智庫「新責任基金會」(Stiftung Neue Verantwortung)所做的網上調查發現,每三個德國人當中就有一人無法辨識假訊息,會把假訊息當真訊息接受。
中國第三季碳排下降 有望達成減碳目標?
一份周四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第三季度的碳排放量下降,這也是中國從新冠封鎖中重新開放以來的首次,專家稱這可能標誌著中國的一個碳排放「轉折點」。
中國綠色未來之路 仍有許多艱難險阻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承諾,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然而要實現綠色未來,這個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中也不乏障礙。
德語媒體:為什麼要批評中國?
《新蘇黎世報》刊發評論指出,認為讀者不應當單純地認定西方記者是在惡意抹黑中國,因為民主國家的新聞媒體的主要職責本來就是批評,而非讚美。《世界報》則批評說,如果中國不加大減排力度,那麼其歷史碳排放總量也會很快超越西方。
氣候變化凸顯貧富差距
大多由富國排放的溫室氣體,其釀成的後果卻主要由窮國承擔。面對越發頻繁的極端天氣,富國可以修建水壩、人工造林,而窮國卻只能默默承受。氣候變化凸顯的不平等問題,正在受到重視。
浪費食物=破壞氣候
許多農牧業活動都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與此同時,大量食物卻被浪費。據科學家估算,假如全人類停止浪費食物,溫室氣體排放量將能夠降低6%,這一數字甚至顯著高於全球航空業的排放總量。
地球暖化程度?11張圖讀懂氣候危機
聯合國在格拉斯哥舉行的氣候大會讓氣候危機再次成為人們的關注焦點。DW統整了其中最重要的數據。來看看與過去相比,地球發生了哪些改變。
面對現實:2021年碳排放恐回到歷史新高
雖然疫情使2020年全球碳排下降5.4%,但最新氣候報告顯示,疫後經濟復甦比預期來得快,碳排量已再度回到疫前的歷史高點——再繼續下去,攝氏1.5度的升溫上限將在11年內被打破。
德語媒體:氣候保護需要務實態度
在遏制氣候變暖的問題上,人類需要的不是空想家和兩面派,而是需要各國政府以務實態度採取共同行動。
德語媒體:過早的掌聲
2020年9月,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在聯大影片講話中表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習近平的承諾曾贏得國際社會一片掌聲。
事實核查:中國對氣候變化究竟負有多大責任?
目前,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多於任何其它國家。對很多人來說,結論很明顯:中國對氣候變化負有巨大責任。但若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問題並不那麼簡單。
為什麼要控制升溫幅度不超過1.5度?
為什麼要控制升溫幅度不超過1.5度? 為什麼這個目標如此重要?這和之前常說的2攝氏度目標又有哪些區別?
COP26:「我們必須現在就行動」
目前,全球聚焦正在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眾多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與會,但中俄領導人缺席。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人类必须停止像對待廁所一樣對待大自然。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10月PMI繼續低於臨界點
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今年10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2%,比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繼續低於臨界點,製造業景氣度有所減弱。而財新公佈的同期PMI則錄得50.6,較9月回升0.6個百分點,重回擴張區間。
聯合國氣候會議今日開幕
各方對本屆聯合國氣候大會抱著極大的期望,但對於氣候大會能否促成全球氣候的改善,人們也疑慮重重。
發展和減排誰優先?北京提出「安全降碳」
聯合國氣候大會即將召開,中國國務院提出關於「碳達峰碳中和的總體部署」,其中強調在實現相關減排目標的同時,應保證能源與糧食安全,確保民眾正常生活。
德語媒體: 停止新建海外煤電 中國意欲搶佔綠能市場
習近平宣佈中國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引發了德語報刊的高度關注。《新德國報》認為,輿論更應該關注中國境內的大量煤電項目;《明鏡周刊》分析,中國將大舉搶佔全球清潔能源市場;《每日鏡報》則指出,不論如何,這都是氣候保護的重要訊號。
聯合國:新冠疫情未減緩氣候變化步伐
聯合國最新報告指出,疫情並未讓氣候變化放緩,2020年初首波新冠疫情導致的減排只是短期現象,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溫室氣體的濃度仍在增加。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提醒說,“今年是气候行動的關鍵一年」。
消息人士:中美未就應對氣候變遷達成協議
香港《南華早報》引述消息人士稱,中美並未就氣候變遷達成協議。中國官員對美國特使克裡表示,將遵循自己的氣候路線,不會屈服於美方的壓力。
克裡、煤炭與中國
按人頭計算,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歐盟,而且仍在繼續建造新的燃煤電站。美國政府氣候專員、前國務卿克裡致力於說服北京轉變思維。
德語媒體: 中國政府何時面臨壓力?
德爾塔變種新冠病毒目前也擴散到了中國,《時代周報》分析了中國政府短期內不會放棄清零防疫政策的理由。《每日鏡報》則關注了最新的聯合國氣候報告,認為中國政府不應以歷史總排放量低、人均排放低為由而迴避更大的減排責任。
德國環境部長:我們的星球危在旦夕
聯合國的氣候報告發表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要求各國政府为遏制气候變化立即採取行動。德國環境部長舒爾茨發出警告說:「我們的星球正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
全球氣候變化報告:十萬火急
暴雨、熱浪、海平面上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其最新報告中再度發出對全球變暖後果的緊急警報,要求立即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G20環境部長會議未達成氣候共識
在義大利召開的G20環境部長會議上,各國無法就更高的氣候保護目標達成共識。與會的德國官員表示,仍要繼續說服新興國家,「中國、印度、俄羅斯等國對礦物能源有著非常不同的看法」。
德語媒體:中國通往氣候中性的第一步
7月16日,中國啟動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儘管這一交易制度仍有許多缺陷,但至少可以證明,可持續性發展的問題已經在中國被提上議事日程。
中國成最大碳交易市場 實現「2060碳中和」有何挑戰?
在地方試跑十年後,中國國家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於 16 日正式上線,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場。這能幫助中國達成 2030 年碳高峰、2060 年碳中和的目標嗎?
歐盟委員會提交氣候保護法草案
新出台的歐盟氣候法草案計劃在2030年前,將有害氣體排放量減少55%。他們為此提出的口號是「Fit for 55」。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實現這一目標並不容易。
瑞典環保少女與中國官媒的口水戰
瑞典環保人士5月初抨擊中國的碳排放超過所有發達國家總和,遭致了多家中國官媒的反擊。不過,有一家官媒轉載的一篇網路文章,反擊力度明顯過火:網民認為文章在揶揄通貝裡的身材「碳排放不小」。
中國碳排量超過所有工業發達國家總和
這是美國智庫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得出的結論。然而,若從歷史角度看,中國人製造的環境垃圾尚遠遜於西方人。
德語媒體:來自中國的貸款危險嗎?
中國向歐洲東部和東南歐國家發送疫苗、提供貸款和投資。《法蘭克福匯報》文章分析了該地區對中國的依賴性有多大。德國電視一台「每日新聞線上」關注了美國一家智庫關於中國溫室氣體排放2019年超過發達國家總和的一項研究。
中國的氣候保護問題:高度依賴煤炭
至2060年,中國要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為達此目標,還要走很長的路。儘管做出了氣候保護承諾,但中國每年都有新建成的煤電廠並入電網。
拜登希望就氣候問題團結全球 習近平: 不要朝令夕改
拜登與40國領導人針對氣候議題舉行線上峰會。除了美國與英國有其極具野心的目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宣佈,中國將嚴格控制煤炭消費量,他同時強調「要重信守諾,不要言而無信」。
談氣候: 克裡已抵華 中法德首腦周五通話
美國氣候特使克裡已抵上海,與中國同行解振華舉行為期兩天會談。 同時中國外交部通報,習近平周五將同法德首腦就氣候議題舉行視訊磋商。
中國去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佔全球近60%
彭博新能源財經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去年新增風電裝機容量57.8吉瓦,超出全球其它地區的總和。全球能源監測組織的研究則表明,中國去年在全球煤電發展中佔主導地位。
中國能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嗎?
全球最大排放國中國在去年的聯合國會大會上承諾2060年達成碳中和。如此雄心勃勃的目標是否能獲得實現?
氫能源有多麼清潔?
電池技術發展緩慢、溫室氣體減排又迫在眉睫。面對這種窘境,工業界將目光投向了氫能源。氫氣在燃燒時,排出的尾氣只有水蒸氣,是一種清潔能源。然而,生產氫氣的過程,卻並不一定清潔。
怎樣在2021年過上「綠色生活」?
毋庸置疑,解决气候危機需要在全球範圍內採取重大行動。但是,在新的一年裡,你也可以做出一些個人改變來減少碳排放。
日本促進綠色增長 將禁售燃油汽車
日本要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日本將在未來十幾年內淘汰傳統燃油汽車,只銷售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
農業轉型:氣候殺手變救星
全球農業活動造成大量溫室氣體排放。不過,改善了的耕作技術可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提高土壤的肥力。此外,專家建議多吃蔬菜少吃肉,不僅有益健康還能拯救地球。
氣候危機:該不該放棄經濟增長?
對於主流經濟體而言,增長是核心目標,但環境污染、廢棄物以及氣候變遷成為經濟增長的代價。有經濟學家提議,是時候採取截然不同的經濟模式。
融化中的西伯利亞凍土層
苦寒之地西伯利亞溫暖如春?這並非什麼好消息。永久凍土層如果加速融化,不僅僅會危及那裡的建築物,影響當地民眾的生活,還會釋放更多的溫室氣體,加速全球變暖,形成惡性循環。
專訪:中國氣候女孩呼籲團結應對氣候變遷
中國氣候女孩歐泓奕2019年開始在中國展開氣候行動。她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習近平提出的2060碳中和目標雖是個好消息,但是該政策充滿政治考量。
中國碳中和承諾的「政治算計」
中國宣稱將在2060年實現淨碳排量為零,這個消息難免令環保主義者受到鼓舞。然而,習近平的這個承諾會不會變成對世界的「忽悠」?客座評論員鄧聿文分析這一承諾背後的政治考量。
德語媒體:抖音,歐洲應該拿你怎麼辦?
《法蘭克福匯報》發表的一篇文章認為,Tiktok這個熱門應用不僅對美國,對歐洲也構成了戰略威脅。面對這種情況,歐洲應該怎麼做?文章給出了建議。另外,習近平發出中國要在2060年達到碳中和的承諾也引起了德媒的關注。
報告:G20國家吃肉太多!
根據一項調查,如果全世界居民都按照G20國家的飲食結構來吃飯的話,七個地球的資源也不夠吃的。尤其是紅肉和奶製品消費量過大導致碳排放超標,而德國和美國在這方面都是反面典型。
國家的錢不好拿:法航點頭 漢莎遲疑
漢莎總裁施珀爾希望獲得國家援助,但不想讓政府干預企業管理。他到底想要什麼?看看法航所接受的條件限制,或許能有所瞭解。
抗疫不忘環保 梅克爾重申「歐盟綠色協議」
尽管COVID-19帶來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挑戰,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國際會議上,強調在疫情之後的經濟重建措施當中,應該要將環保納入考慮。
新冠與環境:空氣污染會提高新冠病亡率嗎?
嚴重的空氣污染是否會導致新冠患者的高死亡率?科學家的意見各有不同。唯一能肯定的是,新冠疫情雖然暫時使各地溫室氣體排放量降低,但仍不足以阻擋氣候變遷。
上一頁
第2 頁,共7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