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瑞士商人拿施羅德當中國市場敲門磚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11月26日

瑞士出版公司榮格聘請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當顧問,引起了人們很大興趣。施羅德的任務將是幫助這個出版公司開拓門檻國家市場,尤其是中國。

https://p.dw.com/p/7Wgw
施羅德跟胡錦濤也有一鏟之交圖片來源: dpa - Bildfunk

從2006年初開始,瑞士榮格公司(Ringier的中國譯法)的蘇黎世總部將專給施羅德前總理一個辦公室。但施前總理將很少有機會坐在那裡埋頭文牘。他的任務將主要是跟公司老闆凌吉爾(雖然公司名字譯成「榮格」,但在發音上相差太遠,人名不得不近發音)一起,坐著飛機漫遊世界。

這家瑞士出版集團的大老闆米歇爾. 凌吉爾(Michael Ringier)與施羅德總理之間的男人友誼時間並不久。它開始於2002年10月。那時,米歇爾到柏林去,跟德國出版集團施普林格的女老闆弗莉德.施普林格談兼並的問題。在凌先生下榻的阿德隆賓館,他見到了德國總理施羅德。牽線人是當時「周刊」(Woche)的出版商曼弗雷德.畢辛格爾。畢先生在80年代時曾經擔任凌先生麾下的「自然」(Natur)雜誌總編。

今年56歲的凌吉爾說,在與施總理的談話中,兼並的話題並沒有佔據重要地位。喝著紅葡萄酒,就著瑞士乳酪,輕鬆的談話海闊天空。

凌吉爾與德國有不解之緣。年輕時,他曾在慕尼黑「晚報」(Abendzeitung)當記者,後來他成了漢堡著名的經濟刊物「資本」(Capital)組建時的編輯之一。在德國待了7年後,1983年,家族企業呼喚他返回瑞士。結束了記者的生涯,他成了出版商。

出於對德國的感情,凌吉爾很想跟德國出版業巨頭施普林格合並。但在家族企業中佔有少數股份的兄弟姐妹們不同意,公司經理人員和管理委員會也反對。談判破裂。然而凌吉爾跟施羅德總理的男人友誼卻建立了起來。

當施普林格集團下的「圖片報」對施羅德總理髮動攻擊時,凌吉爾麾下的雜誌「目光」(Blick)卻為施羅德講話。一年後,報界說:施羅德已經牢固地成了凌吉爾家庭的成員。凌吉爾公司的顧問、瑞士名記者弗朗克.A.麥爾是這兩個男人之間的積極鏈接,麥爾甚至有一段時間把家都搬到柏林去了。2003年8月,在瑞士南部洛加諾電影節上,凌吉爾得以得意洋洋地把施總理請來當貴賓。凌吉爾的顧問麥爾先生在柏林慶祝自己六十誕辰,施羅德也參加了,他稱麥爾為他的朋友,還說,他是凌吉爾公司的「目光」雜誌的迷。

Michael Ringier
米歇爾.凌吉爾和他的「目光」報圖片來源: AP

2004年,凌吉爾公司新的政治刊物「西塞羅」(Cicero)在波茨坦問世。首期簡直成了施羅德專刊,封面是德國著名畫家伊門道夫畫的施羅德像,打開可以看到施羅德與凌吉爾的顧問麥爾的合影,還有著名攝影師吉姆.拉凱特拍攝的聯邦總理圖片集。凌吉爾公然對柏林「每日鏡報」承認,「存在著跟總理的緊密友誼,」他又強調,「總理從中什麼也得不到,」也就是說,沒有經濟瓜葛。

現在,「 瓜葛」可以名正言順地產生了。施前總理當上了榮格集團的顧問。至於進入集團的監事會,施前總理和凌先生都沒有這個想法。在那裡坐著漢高集團的大佬、原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漢斯-奧拉夫.漢高(其實應該按音譯成「亨克爾」,這是中文翻譯經常把公司名字美化結果與老闆名字脫節的悲哀)。

凌吉爾希望施羅德啟動他的政治網路,給他的公司帶來效應。「比如在中國,」他輕描淡寫地說。但接下來他說的幾乎全是中國:榮格公司在中國雖然是第二大的外國出版社,但一切榮辱完全取決於當地的合作夥伴。凌吉爾現在已經認識了中國的談判對象。他說,如果前聯邦德國總理將來站在他的身邊,那麼他的話也會引起強有力的中國上層官員的重視。

這倒是提出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中國去年宣佈不讓外國媒體進入中國市場,有些領域甚至不允許採取合作的形式。但如果中國人的老朋友施羅德提出這個要求,中國高級官員們恐怕至少不能直截了當地說「不」吧?

但是,施羅德在遠東能給公司帶來多大效益,實際上對凌吉爾來說並不重要。他這個中等媒體集團約7.5億歐元的營業額主要來自瑞士本國市場。在瑞士市場上,他根本不需要施羅德。在東歐國家如斯洛伐克、羅馬尼亞或者匈牙利,他也不需要施羅德來當敲門磚。凌吉爾說,在德國市場上,施羅德自己不願幹些什麼。

但無論如何獲得施羅德是贏面的事。德國媒體說,原因是:凌吉爾喜歡作為一個好奇的人周游世界,在環球游中,他需要有個男人朋友在他的身邊。(平心綜合報導)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