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紐約: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

2011年8月29日

紐約市民本已擁有對災難的集體記憶,但這一次肯定不同尋常。空無一人的街道,大門緊閉的商場。一場颶風,讓這座城市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https://p.dw.com/p/12P7m
epa02885564 Onlookers get a close look from the aftermath of Hurricane Irene of a fallen tree from on East 43rd Street in Tudor City Historic Place in New York City, New York, USA, 28 August 2011. Steadily losing force and velocity, Irene was downgraded Sunday by th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from hurricane status to a tropical storm - but still remained dangerous. The centre_s director, Bill Read, told CNN that the effects had not changed - winds continued to be strong, the rain was still falling and the storm was continuing to push water levels up along the coastline. The downgrading of Irene_s status - as wind speeds dropped to 120 kilometres per hour or less - came as the front began to reach New York City, with the 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 putting the exact time of arrival as 9 am (1300 GMT). EPA/JOHN G. MABANGLO +++(c) dpa - Bildfunk+++
「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dpa

紐約市長布隆伯格美國東部時間周日(8月28日)下午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紐約市已經渡過了"最艱難的時刻"。據悉,颶風"艾琳"掃過市區時,多處街道被水淹沒,62000戶家庭停電。但所幸的是,至今仍未接到市民傷亡的消息。

無論如何,紐約市度過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周末。颶風來臨前,37萬低窪地區居民接到疏散命令,商店關門,地鐵公共運輸史無前例地全線停運。雖然在颶風中心抵達紐約前已經減弱為熱帶風暴,但這座國際性大都市在強大的自然力量面前,猶如一座鬼城。

本次風暴當然不止影響紐約,美國整個東海岸地區都受到了波及。迄今為止,東部各州在颶風中已經報告有至少15人死亡,數百萬家庭停電。颶風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將達數十億美元。

但總體而言,本次颶風對美國東部造成的影響比預想的要小。2005年,颶風"卡特裡娜"襲擊了美國加勒比海沿岸地區,造成的損失達1000億美元之巨,新奧爾良幾乎被摧毀。

而這次"艾琳"來襲,紐約等地的準備措施就充分得多。雖然颶風消退地比預想要快,但市長布隆伯格仍然呼籲市民不得掉以輕心,應該提防折斷的樹枝及各種高空墜物。而一些地區的疏散命令已經在當地時間下午3點解除。

周一,紐約市將迎來颶風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儘管還面臨著許多困難,但各證交所依然計劃如期開盤。而每天運送500萬人次的紐約地鐵及公共運輸系統,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恢復時間。公共運輸系統負責人沃爾特(Jay Walder)說,在恢復營運前,還有大量的安全工作需要進行。紐約的3座機場最早也要到周一晚上才能重新開放。

此外,周六夜間,颶風掃過時,馬裡蘭州的一座核反應堆自動停堆。據核電站方面介紹,颶風吹落了周邊建築的一根金屬管,並擊中了電廠的主變壓器。自動安全裝置隨即將反應堆停堆。這起故障不會對公眾造成任何危險。

綜合報導:文山

責編:李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