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雲」離中國還有多遠?
2012年8月2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投資可再生能源,儘管這一消息在全世界已盡人皆知,但還是一再更新,因為中國政府一再刷新發展目標。目前的計劃是,把風能、光伏太陽能以及生物質能源的裝機容量翻四番:從2010年的5萬兆瓦提高到2020年的20萬兆瓦。一千兆瓦相當於歐洲一個500萬人口大城市一年需要的電力。
中國在2005頒布了第一個可再生能源法,現在已經是綠色能源技術方面的世界冠軍:據「世界觀察研究所」(WorldwatchInstitute)稱,中國在生產節能燈、風能設備以及光伏發電模塊方面領先世界。由於過去國家提供補貼,中國在生產和使用節能爐灶,以及用於熱水和房屋取暖的太陽能集熱器方面也遙遙領先。
優先發展水能
中國不僅在技術產品的生產方面發展迅速,在生產綠色電力上也是如此。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大量投資發展可再生能源,優先考慮的是水能。水能是僅次於生物質的主要可再生能源。生物質既包括傳統的糞便及木柴等燃料,也包括生態垃圾和沼氣。
中國還規劃興建大型水壩,增加12萬兆瓦的發電量,相當於120座核電站生產的電力。到2015年,風能的裝機容量要提高到10萬兆瓦,比目前安裝的多一倍。光伏太陽能技術位居第三,其裝機容量要在五年內上升到一萬五千兆瓦。在中國,核能屬於潔淨能源,到2015年,該國要新建25個核反應堆,使裝機容量達到目前的八倍。
剩下的便是煤炭。中國電力的80%由煤炭提供。從統計角度看,每個星期就有一個新的燃煤發電廠並網發電。對這一發展趨勢,中國政府確實持批評態度。「生態環境研究所」(Ecologic)的中國問題專家蘇姍•朗斯多夫(Susanne Langsdorf)強調說:「中國民眾也對此持批評態度!空氣污染幾乎是人們每天都在談論的問題,尤其是在大城市。」
經濟先行
可再生能源的繁榮,也是擺脫對煤炭依賴的一條途徑,同時,又是對居民的保護。因為,中國每年仍有數以千計的人死於呼吸道疾病。但是,更重要的是另一個目標──經濟:要降低企業過高的能耗。由於油和天然氣的價格不斷上升,中國要為此耗費巨資。中國直到九十年代還出口原油,如今卻有一半以上的原料需要進口。「德國經濟研究所」環境經濟學家克勞蒂婭•肯費爾特(Claudia Kemfert)在接受採訪時說:「資源消耗必須與經濟增長脫鉤,否則難以為繼。」
對中國來說,經濟增長是福,也是禍。一方面要通過利用可再生能源,讓經濟增長更潔淨、更有效,從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又絕不能通過有約束力的氣候保護承諾,使經濟增長受到影響。目前,中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雖然打算到2020年限制排放,但只是相對而言:每個國內生產總值單位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排40%到50%。從絕對數字上看,二氧化碳排放並未減少,只是上升的速度放慢了。此外,2010年初公佈的這一目標還包括了2005年就已經制定的氣候保護措施。也就是說,有點兒換湯不換藥。
責任分散
所以,有必要看看幕後的真情。曾經為德國「艾伯特基金會」在上海從事能源方面工作的生態專家朗斯多夫女士認為,這方面已經做了很多事情,但是還存在許多內部問題。她說:「一個很大的問題是責任的分散。」因為,在一個組織嚴密的中央集權國家,法律的貫徹並不是毫無干擾。責任分散在許多部門,沒有能源部。
問題首先在於容易出現腐敗的省級政府,那裡往往缺少受過專門訓練的專業人員和資金。在國家層面,除了權利最大的政治機構國務院,還有三個部門負責:發改委(NDRC)確定能源價格,發改委下面還有2008年設立的能源管理局(NEA),而負責總協調的則是溫家保總理領導的國家能源委員會(NEC)。
能源效率問題
除了各部門之間協調的困難之外,能源效率也是一大問題。在這方面,中國本可以更有作為。有研究認為,中國的節能潛力達50%。但是,要充分利用這一潛力,需要對成千上萬的舊房屋進行整修,對數千座發電廠進行更新改造。朗斯多夫說:「這方面進展緩慢。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和歐洲一樣,電網建設進度緩慢。」因此,有三分之一的風力發電站沒有並網。目前,中國政府投資數千億美元擴建電網。
從中期來看,太陽能行業也會從中獲益。在中國,太陽能的潛力還遠遠沒有充分利用。目前,已經建成的太陽能電站為數不多。該行業將會繼續增長,因為和前德國幾年一樣,中國政府確定了太陽能電力的並網價格:誰向電網輸送太陽能電,就會有固定的報酬。迄今居領先地位的德國太陽能行業,由於來自中國的競爭出現了危機,面對中國的影響,該行業滿腹疑慮。德國弗賴堡的能源記者伯恩瓦德•楊岑(Bernward Janzing)說:「中國企業對德國公司興趣濃厚,主要原因在於獲取專利。」無論是德國太陽能光伏企業Sunways,還是葡萄牙的電力巨頭EDP,中國投資者都已經持有較大股份,翻開了中國成功史上新的一頁:「歐洲」。
作者:Torsten Schäfer
責編: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