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rael Schweden Pressefreiheit
2009年8月25日一個確保新聞自由的民主國家政府無法對自由媒體的報導進行干涉,也不對其報導內容承擔責任。當然,它們也既無法承擔責任,更談不上對其進行道歉。這一原則也適用於近來以色列和瑞典政府間因相關文章引發的爭執,在瑞典《晚報》上刊登的文章聲稱,以色列士兵摘取了巴勒斯坦死者屍體中的器官。
以色列總理和極其保守的外長指責瑞典政府袒護所謂的反猶文章毫無意義。將以色列士兵摘取人體器官進行報導提高到反猶行為的指控未過於牽強。現在拒絕向瑞典記者發放工作許可簽證,或是組織抵制一家瑞典家具店的做法也過去小氣,甚至是危險的反應,這只可能導致勢態的進一步激化。
如果以色列軍隊認為相關文章中聳人聽聞的報導缺乏事實依據,可以使用法律手段作出反應。無論在瑞典還是在以色列都可以公開陳述自己的觀點,對誹謗提出起訴。據瑞典《晚報》表示,相關文章來源僅為巴勒斯坦受害者親屬。確鑿證據,比如屍體解剖等均未提及。
拒絕對報社記者的草率調查承擔責任,堪稱瑞典政府的正確之舉。不過,瑞典外交大臣彼爾特應對相關文章予以批評。但彼爾特卻採取了強硬的立場,從而激怒了以色列。(瑞典駐以色列大使曾對該文章予以批評,但其表態繼而從使館的網頁上消失了。)
有關所謂販賣器官的文章似乎揭示了一個更為深層的衝突。很久以來,以色列政府始終認為歐盟尤其是瑞典採取親巴勒斯坦的立場。瑞典目前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彼爾特早就計劃對以色列進行訪問,以色列政府認為,現在是對瑞典提出批評的最佳時機。保守的以色列政府總理納坦雅胡也可以借此為自己加分。共同的外來敵人,總是會使人們更加團結。此外,納坦雅胡也可以借此轉移歐洲人對以色列猶太定居點修建政策的批評。
如果納坦雅胡果真有心消除反猶思潮的話,那麼按照他的邏輯,應立即中斷與美國的關係,因為美國有數十個網頁進行反猶和種族主義宣傳。
一如丹麥政府與阿拉伯世界在3年前發生的漫畫之爭一樣,此案也是一樣:新聞自由是至高無上的,是人們誓死捍衛的權利。所謂的宗教情感受到傷害,或是一如目前想像的反猶主義絕不能成為限制新聞自由的工具。一篇極糟的文章不能成為政府和國家間發生爭執進行辯解的理由。像當年的丹麥政府一樣,現在歐盟也必須對瑞典政府給與支持。關鍵的區別在於:當年,阿拉伯國家政府和宗教領袖們紛紛唆使遊行示威者訴諸暴力手段,在以色列不應也不會發生這一切。
瑞典與以色列應努力緩和緊張局勢。在中東和平進程中,歐盟與以色列以及歐盟與巴勒斯坦人之間的關係至關重要,不應僅僅因為一篇報紙文章而使如此重要的關係受到威脅。
作者:Bernd Riegert/祝紅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