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香港媒體一周報導摘要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5年3月3日

今天,中國全國政協大會在北京召開;明天,全國人大也將在舉行開幕式。就在「兩會」召開前夕,香港卻先是傳出董建華將升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消息;到了前天,又有消息說,董建華將提前辭去特首職務。

https://p.dw.com/p/6K5U
董建華只能部分為香港的問題負責圖片來源: AP

奇怪的是,對此董建華本人和香港特首辦乃至北京,都沒有加以否認。這一消息昨天在香港被炒得沸沸揚揚。

香港《信報》昨天發表社論,題目是《陣前易帥和解,中央干預不利》。社論說:「事態發展到這個地步,中央在背後操盤『逼宮』,要求董建華提早下台……的做法路人皆知,如此赤裸裸的干預,到底會對香港政局造成什麼影響?」社論寫道:「對董建華的施政我們並不認同,但要他下台的話,也必須符合法律程序;香港已經度過最艱難的時刻,經濟逐漸復甦,為何中央反而到現在才決定換行政長官?真正的答案,只能留待事態發展提供更多解開謎底的證據了。」

前天《明報》則發表專欄作家馬家輝文章,題目是《副主席明升暗降,董建華暗影長留》、文章寫道:「不管中央領導人懷抱的是什麼樣的良法美意,讓董建華坐上政協副主席的虛銜榮席,終究須要在特區付出或輕或重的形象代價。……政治協商會議之為物,本來就是專政制度下的民主花瓶,徒具象徵意義,沒有問政實權。但是,象徵意義始終是意義,政協委員的身份背景總該有個最起碼的譜,不可胡來,尤其是副主席級的尊崇虛位,更該委由享有清譽的賢達承受擔任,沒理由會讓一位在國內外皆遭冷笑多年、曾把數十萬港人激怒至上街遊行的人坐於其上。

七年半了,眺望前路,許多香港人以為很快便可跟一位不受歡迎的特首揮手道別,豈料,且慢,此戲未完,日後在中央級的政治新聞裡仍然得見此君;中央太陽高高照,終把董建華的幽深身影在香港特區曬得又長又久。」

「兩會」期間,江澤民將正式卸下他的最後一個職務 - 國家軍委主席。香港《蘋果日報》注意到,北京媒體在開始將胡錦濤稱為『核心』。《蘋果日報》的報導寫道:「『核心』是衡量胡錦濤能否全面接班的重要標誌,因為江澤民八九年接任總書記及中央軍委主席後不久,官方傳媒即使用『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肯定江的地位。

中央電視台的二十五日晚新聞聯播,在一則題為《國家出台多項重大戰略決策和舉措、保障和推動經濟健康平穩較快發展》的新聞中說:「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屆領導審時度勢,適時推出一系列關係國家發展、國計民生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呈現出健康、協調、較快發展的喜人局面。」

報導接著寫道:「這是中央傳媒首度以「核心」來形容胡。但官方新華社昨天引述國防部長曹剛川說,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根據我們黨執政興國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完成黨的執政使命,做出的重大決策」,並沒稱胡為「核心」。而國家副主席曾慶紅二十五日在省部級幹部研習結業禮致辭時,也僅用同志稱呼胡。會否在三月初的全國人大會議、江澤民交出國家軍委主席後,官方傳媒才全面改稱「胡核心」,值得關注。」

另外,孫亞夫這個名字,由於不久前辜振甫去世,大陸派遣國台辦的兩名官員赴台弔唁而為人們所熟悉。據香港《成報》透露,這位國台辦最年輕的副主任,可能接任陳雲林擔任國台辦主任職務。報導寫道:「即將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將審議《反分裂國家法》,而對台系統人事也可能相應發生變化。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陳雲林將屆退休年齡,而副主任孫亞夫受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委託赴台致祭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圓滿完成任務,政治行情看漲,可能更上一層樓,成為接任台辦主任的熱門人選。據消息人士透露,孫亞夫的台北之行時間雖短,但取得成果,既把握契機,表達了大陸的立場,又緩和兩岸緊張氣氛。對此,中央高層和汪道涵均表示滿意。因此對台系統的幹部對孫亞夫的仕途看高一線。」

報導透露:「孫亞夫深得汪道涵信任,這與他的經歷有關。自1993年的汪辜會談以來,孫亞夫曾參與了海峽兩岸幾乎所有重要的談判和會晤,在唐樹備、張金成等海協會元老相繼退休後,孫亞夫已成為國台辦現任官員中對台談判的首席專家。汪道涵在對台系統的人事安排上頗有話事權。」

《成報》還詳細透露了孫亞夫的個人履歷:「孫亞夫生於1952年,1982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歷史系後,又考入北京國際關係學院讀碩士研究生,畢業後擔任長期領導福建前線對台工作,曾任海軍司令,時任人大副委員長葉飛上將的秘書。1989年孫亞夫調入中共中央台辦工作,先任綜合局處長、副局長、研究局局長、主任助理,大陸海協會成立後,他先出任副秘書長,以後升任秘書長、副會長。2002年孫亞夫躋身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去年2月升任國台辦副主任。」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