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中国银行体系问题何在

2002年2月7日

最近几天,德语媒体中有关中国的报道主要集中在中国的银行体系上。由于中国银行的丑闻,中国的银行体系受到媒体的广泛重视。

https://p.dw.com/p/1pJJ
许多人都想捞一把。但如果银行里的个人也这样想,那就危险了。图像来源: AP

中国金融系统步履维艰早已为世人所知,在中国银行的诈骗案件曝光后,银行系统的处境变得更为艰难了。在中国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解除前中国银行行长、中国建设银行行长王雪冰的职务后两个星期,有关中国银行纽约分行营私舞弊行为的报道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此前,中国银行纽约分行已受到美国金融监督部门的罚款处理。商报报道说,现在北京的监督机构也开始了调查。商报接着写道:

“据说折合八亿欧元的金额已转移到国外,至少有三名经理携带了七千万美元潜逃到加拿大。西方的银行经理无法理解的是,中国的国家银行尽管努力进行大幅度改革,但银行管理显然与大部分贷款一样,仍然处于坏帐 、烂帐的状况。

一大部分贷款是按国家指令作为‘政策贷款’贷给国有企业的,这已是明摆着的事实。看起来监督部门对这些贷款一无所知。现在是对整个金融系统的权力分配进行检验的时候了,只要中央银行既是调节部门、又是监管部门,只要仍然按政治需要发放贷款,就不可能产生独立有效的银行监督体系。”

法兰克福汇报也报道了中国的银行丑闻。该报的一篇文章先详细地介绍了王雪冰的情况,描写了他上升为中国最受重视的银行家的历程以及紧接着发生的一落千丈的状况。然后,文章转向中国的银行体系及其致命弱点,主要的问题是,国营企业的贷款都成了呆帐、死帐,文章写道:

“独立的观察家对此都摇头不已。他们估计,这些呆帐、死帐至少占贷款总额的40%,更大的可能是占50%至60%。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显而易见,中国的银行系统是一个自身繁殖的系统,它既是衰败的国有企业的产权所有人,是债务人,又是四大国家银行的拥有者,是债权人。中国银行本来准备今年上半年在金融中心香港的股市挂牌上市,为此已大大喧嚣折腾了一番。现在由于中国银行内部暴露出阴谋犯罪活动的明显迹象,上市的计划受到威胁。据说,中国银行在香港的呆账和死帐的比例占10%以上,而香港本地银行的平均率仅为6%。

如果没有政界领导人物的介入,难以想象这些贷款会成为呆帐、死帐。政界人物的子女在银行业中扶摇直上,政界人物获得优惠的贷款,银行的领导人则获得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