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中国企业,德国落后英美
2006年10月23日去年美国和英国在中国用于兼并收购企业投入的资金总量超过40亿美元,占中国全部并购企业总数的48%。德国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在排名表上只排到14位。根据汤姆森金融(Thomson Financial)的评估,中国在日本和澳大利亚之后位于近5年亚澳地区企业最佳并购排行榜第三位。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在对231位经济总裁进行调查访问之后得出结论,未来5年中国境内企业并购数量还会不断增长。个人消费量未来6年内将增长6%至9%,个人收入也会与之相应增长。
“欧洲公司并购中国企业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摩根斯坦利公司的行政总监卓克(Kai Tschoeke)解释说,“而北美的公司是为了给自己的产品找到新的销售市场。”西门子公司海外市场部的鲁克斯(Kai Lucks)表示,德国企业应该尽早进入中国市场,因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稍后晚些时间再进入中国市场成本势必会增加。
近期中国完成的并购业务大都涉及的是外资入股中国资产高达几十亿的国有银行。去年美洲银行入股中国建设银行,今年又有高胜、美国运通、德国安联等公司入股中国工商银行。
汉堡亚洲研究所研究员席勒(Margot Schueller)指出,对德国工业企业来说在中国汽车制造行业、化工业和电力产业都可以找到好的机会。“中国现在提出了十分明确的战略发展目标,就是要让众多行业领域在中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领先地位。” 席勒说。中国政府给予越多优惠条件的行业实现并购就越容易。
但是并购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首先是如何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的问题,接下来就是企业归属的问题。” 席勒说。此外,中国的企业还缺少一个原则上通用的经济参照系数。很多时候外国投资商支付的价钱其实只是一个企业的战略价值。摩根斯坦利公司的行政总监卓克还提醒说,为了防止中国合作伙伴变卦,应该和几家公司同时开展并购谈判。
另外一个屏障是中国缺乏相应合适的管理人才。未来几年中国劳动力市场能生成70多万管理者的位子,但是只有大约5000多人真正符合条件。
产权保护的问题在中国也是一直没有能够得到彻底有效解决的问题。中国现在使用的80%的技术属于外来技术。为了降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以及推动本国技术的发展,中国方面加大了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力度。但是这项政策在地方层面常常被忽视。西门子公司海外市场部的鲁克斯说:“如果我们向市场推出西门子的一款新产品,6个星期之内中国可能已经出现30多种仿冒的产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