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体育体制受批评
2012年8月11日(德国之声中文网)罗伯特·哈廷(Robert Harting)素来说话口无遮拦,有着想什么说什么的性格。因为给德国夺得了奥运金牌,所以他现在也格外受到媒体的青睐。这位84年出生,高达到2米01的铁饼冠军公开表示,只做职业运动员让他的生活非常窘迫,所以他正在寻找赞助商。哈廷明确的表示,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德国体育扶持制度并不完善,他说:"在扶持体育这一方面,德国政府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场地自行车选手列维(Maximilian Levy)在夺取了一枚银牌和一枚铜牌之后,也利用这个机会发出呼吁,他表示现有的制度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希望德国的体育制度能够得到彻底改革。男子单人划艇金牌得主米布伦德尔(Sebastian Brendel)和德国女子击剑选手杜普里策(Imke Duplitzer)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待遇不好 伯乐难找
德国游泳联合会(DSV)职业运动主任布舒高(Lutz Buschkow)也认为,今年奥运会,导致德国队表现不佳的因素有很多,主要问题出现在社会层面,他说:"我们好不容易才找齐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另外,德国缺少优秀的青年教练和主教练。"在德国,教练这个职业与低薪、积极性、社保这几个词挂钩,因为这些名词,对于德国游泳联合会来说,找到足够的教练真是难上加难。
说到底,有钱才是硬道理。德国负责体育运动资金的是内政部,每年德国内政部拨款1.3亿欧元巨款支持体育事务,除此之外,德国国防部部还给约800名体育兵拨款3000万欧元。
在两年前,科隆体院受多个运动员委托,做了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职业运动员每周工作60个小时,而每个月的税前收入仅为1919欧元。见到这样的数据反差,一个问题浮上水面,那就是:德国当局如何分配运动员和各体协的资金呢?
3000万欧元的拨款不是个小数目,德国国防部长德迈齐埃(Thomas de Maizière)也期待,国防部的付出会有所回报。他认为体育也是国民素质的一种体现,德迈齐埃说:"如果我们能贡献出一份力量,我们十分心甘情愿。不过我们也有一些期待。我们不是慈善机构,我们谈的是职业运动,专业运动员,也就是说,我们也希望看到选手取得成绩。"可惜,这份贡献到现在都还没有得到回报。
举办奥运会 全民动起来
此外,德国海关和警察也十分支持队伍里的职业运动员。另外,非官方的德国体育援助基金会设立了一项精英奖学金,获得该奖学金的运动员将得到每月1500欧元的支持。体育援助基金会与德国各大经济集团均有合作。德国体育援助基金会在2008年与德国足联(DFL)签署了合作伙伴协定,这项协定延长到了2016年。体育援助基金会主席伊尔格纳(Michael Illgner)希望,通过提高知名度,赞助商这些途径增加活动经费。他提到了本次奥运会东道主英国的体育制度,多年来英国人一直做出分析,怎样投资才能让国家拿到最多的金牌,伊尔格纳说:"我们的文化与英国的确有不同。人们必须不断成长进步,学习新知识。英国人目标清楚,制度明确。我想,至少可以借鉴其部分做法,可以就此讨论。"
在伦敦奥运会还没有结束之前,在德国,阵阵讨论已经展开。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宣布,将公布一项非常全面的分析。伊尔格纳表示,不管分析结果如何,大规模改善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奥运会的东道主。他说:"我们坚信,把奥运理念再次带到德国十分重要。因为东道主不仅仅可以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即使运动会结束,社会、政治也会继续重视体育。"
不过这也不是一味可以多拿金牌的灵丹妙药,举例为证:2000年奥运会东道主澳大利亚,时隔12年,当年的东道主在本次奥运会奖牌榜只居中游位置,现在的成绩还不如德国。
作者: Calle Kops 编译:文木
责编: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