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劳改纪念馆新馆在华盛顿开幕

2011年4月10日

四月七日晚,劳改基金会在华盛顿举行劳改纪念馆新馆开幕仪式 。美国国务院参议员史密斯提醒到场来宾,“我们必须记住,这个纪念馆不仅是对中国过去一段历史的见证,还是对中国日前局势的写照。”

https://p.dw.com/p/10qkm
中国坐监狱不叫'坐监狱',叫做'去劳改'。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dpa

新落成的劳改纪念馆位于华盛顿西北区杜邦圈(Dupont Circle)以北的一条小街上。这里是华盛顿的商业中心之一,过往人流众多。新馆由Design Minds创意公司设计,展馆以对比强烈的红色和黑色为主要色调。该公司专业从事博物馆设计,曾设计过犹太人纪念馆。比起位于隆根圈(Logan Circle)的旧馆来,这里空间更加开阔,展品更为丰富,并且有空间承办各类特展。馆内陈设着着大量和中国劳改制度有关的物品,包括劳改犯的生活用品、中国政府关于劳改制度的加密档案、一些劳改产品、大量的照片和劳改犯对劳改经历的证词。

开幕式由劳改基金会负责人吴弘达主持,并邀请到兰托斯人权与正义基金会主席(Lantos Foundation for Human Rights and Justice)安妮特. 兰托斯(Annett Lantos)作主题发言。她分享了自己作为一个人权活动家的种种经历,并称劳改博物馆的成立是吴弘达人权奋斗历程中的一大成果。

劳改幸存者刘欣虎向现场来宾讲述了自己的劳改经历。他在14岁被送到劳改营进行改造,一关就是25年,而他唯一的"罪行"是有一个"反革命"的父亲。他和二十多个男犯人同住一个房间,每天在食不果腹的情况下被强迫劳动十多个小时。他一直不知道父亲也被关押在同一个劳改营,直到父亲在70年代自杀,才被通知去见父亲最后一面。他亲手脱下父亲身上的劳改服,并想方设法保存,最后在80年代平反后带出劳改营。现在,这套血衣在劳改纪念馆永久展出。

劳改不是历史 是现状

美国国务院参议员史密斯(Chris Smith)也参加了开幕式,他在发言中赞扬了吴弘达为改善中国人权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并提醒来宾,"我们必须记住,劳改纪念馆不仅是对中国过去一段历史的见证,还是对中国日前局势的写照。"

 开幕式后史密斯议员接受了德国之声的采访。他特别对中国艺术家艾未未被警方带走表示抗议,称中国政府这一行为 "令人发指(outrageous)"。作为美国国会人权委员会的主席,他已经在筹备一系列针对中国最近人权状况的听证会,将于五月初开始在国会山举行。

他说, "我将邀请包括吴宏达在内的各方人士到听证会作证,让美国民众更多了解这个'丑恶的现实',即中国政府还在继续它一贯的对异议人士的打压和迫害。中国最具勇气和智慧的杰出人士因为要求实行民主和尊重法治而纷纷遭到逮捕。我们必须清晰大声地对此发声抗议,而且我们必须现在就这样做。劳改博物馆的开幕及时地提醒我们,劳改制度不是过去。这个博物馆不象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那样只是见证一段过去的历史。在中国,对无辜人士的迫害还在继续, 而且愈加严重。每个人都应该清醒地人士到这点。" 

劳改纪念馆背后的故事

吴弘达和德国之声特约记者分享了创建劳改纪念馆的心路历程,"1993年《华盛顿邮报》记者问我有什么打算,我说想把laogai这个词变成英文单词,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劳改制度。 因为在中国坐监狱不叫'坐监狱',叫做'去劳改'。 1994年,中国共产党在知道这件事后在全国人大上通过一个决议案,停止劳改,取消劳改,所有劳改的书、劳改的文件和劳改管理局都取消,但是劳改的功能不变。这是共产党狡猾的做法。" 2003年,laogai这个词进入了牛津大辞典后,吴弘达认识到世界应该了解劳改到底是什么,所以有了建立劳改纪念馆的想法。

经过多年筹备,2008年,劳改纪念馆在雅虎人权基金的赞助下建立,它是美国第一家专门展示中国人权问题的展示馆。在过去的两年中,该馆举办过针对西藏和新疆劳改历史的特别展览,并曾接待达赖喇嘛到此参观。

作者:悠然

责编:敏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