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墙外文摘:中美贸易战,台湾打什么牌?

2019年2月24日

有评论认为,中美贸易战两强相争之际,台湾不必担心被利用,而是要打好自己的牌。另有评论认为,允许第三方介入的两岸和平协议是一个值得考虑到选项。

https://p.dw.com/p/3Dzww
Taiwan Präsidentin Tsai Ing-wen
中美贸易战,台湾打什么牌?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Office Of The President Taiwan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上报》发表评论《在大国政治中被利用,表示你有牌可打》,作者卢斯达说,美国人见中国人透过联合国丶欧盟丶华为丶千人计划(培育专业人员在外偷取各领域机密)之类的线路,试图颠覆20世纪以来的世界体系,包括全球的行赂丶由移民到留学生都参与的间谍丶国家补贴的市场扰乱行为丶收买其他国家的官员还有传媒和学者……令他们感到自己的统治甚至生活方式正遭受入侵,这就不只是赚钱多和少的问题;也不是特朗普经常提的,美国被中国占很多便宜的问题。

文章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都会听到很多人会说,在两强冲突的时候,小国要小心别被利用。其实被利用代表你有能力,你没用处才没人利用。被利用,有得入场,才有牌打。被利用的有得打牌,好过自己完全在局外,之后被单方面知会结果,然后接受"战后安排"。

不妨细思"和平协议"?

台湾《风传媒》发表文章《签署两岸和平协议,就要配套建立非军事区》,作者王宗伟认为,有学者专家就两岸和平协议议题的实体内容为何,愿意问难讨论,应该是一件对台湾朝野求之不得的好事。因为毕竟1979年以降中共的单方宣布停火就这样过了40年,在国际法上的习惯应该由双方建立共识,以一份都能接受的法律性文件结束这个战争状态,确定嗣后双方权利义务,这是绝对没有疑义的正常作法。

文章说,"和平协议"的实质内容,韩战停战协议上出现的文本是确立一条军事分界线,双方各后退一段距离建立一非军事区作为缓冲。非军事区成立以后当然要成立一个双方甚至多方共同管理的共同警备区管理委员会作为主管机关,处理区内行政问题与解决双方争议。这个问题最敏感之处在于'和平协议'执行的保障与争端解决机制可否容许中立第三方加入?中方历来都以国家主权问题坚拒,而为台湾所不能接受,所以因此窒碍难行至今。不过这应该是一个可以据理力争的方案,因为中共本身在国共内战前夕,就接受过美国介入的军事调处。

假如中国设定5G标准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当中国变成了21世纪的生存威胁》,作者戴维•布鲁克斯说,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在世界事务中似乎总体上是一股积极的力量。当然,北京违反了贸易协定,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但中国经济的爆炸式增长降低了我们的生活成本,扩大了全球的繁荣。但是现在有些事情已经改变了。首先,中国政府非但没有实行自由化,反而变得更具侵略性和压制性。其次,中国人已经改变了经济重心,以便让他们的经济可以直接取代我们的。中国政府的“中国制造2025”政策旨在向价值链上游发展,主导航空丶机器人和生物技术等高科技行业。

Huawei 2019 CES in Las Vegas
布鲁克斯:如果中国为5G设定标准,它将渗透到我们的方方面面图像来源: Reuters/S. Marcus

第三,中国政府正试图夺取新科技经济的控制中心。如果中国能够为5G通信设定标准,主导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那么它将能以我们无法企及的方式书写规则,渗透到我们的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第四,中国构成的挑战不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也是道德和知识的问题。这是两种价值体系的冲突。文章说,"我们曾经以为中国会民主化。错。我们曾经以为它的政权会自由化。错。我们曾经以为中国人民会站起来,加入自由民主的世界。错。"

"文革":革命领袖要掌握方向

为了纪念新近去世的哈佛大学教授马若德(Roderick MacFarquhar)教授,香港《端传媒》重刊《专访马若德(麦克法夸尔):文革是毛对自己和中共体制的颠覆吗》。马若德在访谈中说,"我认为'文革'的起源应该归结于两件事:毛泽东本人的雄心壮志,以及他作为一个革命领袖自视的历史地位。作为革命领袖,他希望继续掌握方向,他知道如果中国继续按照苏联的五年计划模式发展,他会无所事事。更为重要的是,他预见到无论是中国还是苏联,革命的势头会逐渐瓦解而最后消亡。他批评苏联背弃革命复辟资本主义。"

在谈到共产党试图影响香港和台湾的政治局势时,马若德说, "我认为中国现领导层希望香港变得不那么像过去的香港,实际上反映了他们担心中国其他地方出现的一些问题。因为香港显然影响了邻近的广东。广东省是中国的重要省份,它可以继而影响到中国的其他地区。""对香港人来说,大约自天安门事件以来的这些年间,很重要的是,他们要为自己站起来。未来香港的特首们也会发现:香港人可以为自己挺身而出。"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摘编: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