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折射中东复杂的国际关系
2011年2月24日虽然此前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已对利比亚政府镇压本国的行径进行了严厉谴责,但并没有点卡扎菲的名字,也没有提及可能采取的制裁措施。克林顿为这样做找出的理由是,希望保证数千名美国在利比亚公民的人身安全。
美国担心伊朗的影响扩大
事实上,美国还存在一个担心,即北非、中东局势动荡之后,伊朗可能乘虚而入,在该地区壮大自己的势力。本周,在临时执政的埃及军方的许可下,伊朗的两艘军舰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首次穿过苏伊士运河。《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分析道,美国盟友沙特阿拉伯主要信奉伊斯兰逊尼教,而伊朗公民的大多数则是什叶派。现在,随着阿拉伯国家接连发生政局动荡,这两个国家争夺该地区影响的所谓"平衡"也被打破,沙特的影响在下降,伊朗的影响在上升。
上周末,沙特发生了零星的抗议活动。阿卜杜拉国王周三宣布了一项价值为100亿美元的福利计划,帮助年轻人结婚成家、买房或者开公司。《纽约时报》认为,此举被看作是走在动乱之前、防患于未然的措施。这篇文章还报道说,阿卜杜拉国王同巴林国王进行了会面,谈论怎样遏制什叶派的政治崛起。他们共同谴责该地区的什叶派对伊朗效忠。但该地区的什叶派在驳回这种指责的同时称,他们是在支持反对派的民主运动。
美国的另一个担心是以色列的国家安全。《纽约时报》的报道写道,中东地区民众示威的起因原本是国内问题,但它们以掀起了一场全局的变革,三个支持西方主张同以色列合作、同哈马斯以及圣战组织斗争的国家埃及、约旦河沙特全都进入动荡期。该文援引一名专家的话说,"沙特遭到伊拉克、叙利亚以及黎巴嫩的围堵很是着急;也门的局势很不稳定,巴林的前景也是未知数。""他们都担心这一地区成为伊朗展开行动的地方。"而伊朗是以色列的敌人。
德国经济界不同意制裁利比亚
德国虽然是购买利比亚原油的第二大国家,但德利两国间的交往并不密切。利比亚政府镇压示威活动后,欧盟除谴责之外没有做出具体行动。德国媒体一片哗然。《商报》报道,"意大利出于担心新一轮难民潮,阻止了由德国和法国提出的制裁措施。"制裁措施包括武器禁运、限制入境以及冻结卡扎菲家族的资产等。
德国经济界拒绝对利比亚采取经济制裁的措施。德国批发外贸联邦联合会主席博尔纳(Börner)说,"可能产生这样的危险,即应该得到帮助的人却恰好被削弱了。"而且,目前的商品交往已经中断,所以已用不着制裁。
意大利同利比亚的特殊关系
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暂时不要为北非难民的问题所困扰。德国联邦内政部长德迈齐埃在接受德国电视台采访时宣称,德国不会接受诸如突尼斯的难民,他的理由是"德国没有能力解决全世界的问题",此外,德国去年接收了大约4万名难民,而意大利同期只接收的难民不足7000人。但目前北非尤其是从突尼斯出逃的难民首先抵达的欧洲国家便是意大利。仅在过去数天,抵达兰佩杜萨小岛的人数就超过了6000。人们估计,一旦天气转好,来自非洲的难民会增至数十万。据《世界报》的报道,意大利内政部长马罗尼(Roberto Maroni)说,问题不是突尼斯,而是利比亚。他说,基地组织称支持利比亚的反叛力量。现在,意大利疾呼解决利比亚难民问题必须从欧盟层面动手。
意大利同利比亚的关系非同一般。历史上,意大利曾于1911年至 1943年是利比亚的宗主国。两国的经济交往也非常密切。意大利需要的12%的天然气以及四分之一的原油来自利比亚。
李鱼综合报道
责编:凝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