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媒体评中国不让廖亦武出境

2010年3月3日

在动身前往德国参加科隆文学节时,中国著名作家廖亦武于飞机起飞前被成都警方"按照上级指示"拦截扣留。此前,德国政府为促成廖亦武的德国之行,做出了外交努力。德国《日报》发表评论认为:

https://p.dw.com/p/MIEl
廖亦武图像来源: Liao Yiwu

"共产党领导人及其有关部门的态度表明,这股冰冷的寒风今天不仅吹向默克尔,也吹向欧美其它政治家和人权组织。批评型的作家和政治异议人士最近又处于国安的严密监视之下。共产党以此明确表明,它目前完全不在乎国外的请求和抗议。对它来说,与避免外交层面的麻烦相比,所谓的国内安定更为重要。

“但是,当局的做法看来使人迷惑不解:廖亦武多年来试图前往国外旅行,但都没有成功,而至少与他同样持批评态度的艺术家艾未未却一直能在亚洲、美国和欧洲之间漫游,并将在科隆文学节上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米勒讨论问题。为什么艾未未可以做的,廖亦武却不可以?为什么刘晓波入狱,而《零八宪章》的其他签名人却有行动自由?原因并不在于某人比别人更为勇敢、批评更为激烈,也不在于某人与政界有较好关系。他们都是勇气十足的人。

“更确切地说,中国政府只要认为时机合适,就会绝对采取为所欲为的做法。它想以这样的方式在批评人士中制造不安和畏惧。所以,更为重要的是,默克尔总理和其他外国政治家应该锲而不舍地追问中国,为什么关押刘晓波这样的民权人士,为什么廖亦武这样的作家不能来德国。"

《每日镜报》认为,中国当局禁止作家前往国外参加文学活动,是"屈辱"文学。该报在介绍了廖亦武的《中国底层访谈录》一书的内容后谈到中国的出版审查制度:

"中国当局对这本书发出了禁令。这本书驳斥了中国的成功故事和崛起国家的形象,反驳了所谓全体中国人都受益于兴旺发展的说法。通过采访对象叙述的个人命运,作者极其深刻地展示了中国社会和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断裂现象。

“廖亦武一事再次明确表明,法兰克福书展并没有促成中国发生什么变化。持批评态度的的作家一如既往受到旅行限制,新闻出版仍然受到检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张福海在法兰克福书展上说,中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审查,出版社自己确定出版内容'。

“实际上,中国当局创造了一套有效的审查体系。他们往往在书籍出版后根据一些含糊的规定,下令禁止发行。如果作品不能通过审查这一关,出版社就要承担经济风险,所以它们下次就会考虑是否把批评性的题材纳入出版计划。"

摘译:王羊

责编:石涛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

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