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霍瓦尔特造船公司: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2003年2月27日一次不成功的投资
美国的这家投资公司清算了自己在德国霍瓦尔特造船公司的股份,最后还是决定把它主要控股的基尔潜艇制造厂抛售。由于涉及政治原因,该造船厂的未来归属问题如今又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
德国霍瓦尔特造船公司是德国最大的造船厂,对其位于基尔的潜艇制造厂的未来命运进行的争夺又进入了新的回合:美国投资公司想再次与德国霍瓦尔特造船公司分离。从造船业以及政治圈内传出的消息说,美国投资公司正在为德国霍瓦尔特造船公司寻求一个新的买主。
美国投资公司的该投资行为并没有获得所期望的回报。首先因为其旨在向台湾出口、获利可观的潜艇技术与德国的相关出口法规相冲突。很显然,他们当初没有严肃对待来自德国政府的提示:德国潜艇技术即使绕弯子转经美国出口台湾也不会获得批准。
转让烫手山芋?
现在有关基尔这家造船厂前途的流言再起,说什么美国投资公司否认有出售意图,寄希望于时间的推移。企业界人士说,德国霍瓦尔特造船公司的转让是一个长期投资行为,美国投资公司愿意就出售造船厂进行谈判。在这个问题上,经常提到的名字是蒂森-克虏伯集团以及另一家具有悠久造船传统的布罗姆和弗斯公司。这些消息的背景是:多年来,双方一直在为成立一个大型的德国造船联合会进行谈判。
据美国投资公司内部传言,蒂森-克虏伯集团对此处于“初步感兴趣阶段”。但是,德国这家康采恩对此正式表示否认:蒂森-克虏伯集团只对未来参股问题继续进行谈判,而“在德国霍瓦尔特造船公司目前的结构下,这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投资银行家们也指出,美国投资公司意图出售德国霍瓦尔特造船公司。据说,投资者面临要把美国投资公司保障投资安全的体系纳入这个传统造船厂范围之内的压力。现在,他们担心会因此而遭受巨大损失。此外,由于造船业不景气,银行在对一些项目实施贷款时持保留态度。
美国投资公司的背后是美国的第一银行。去年,该公司出人意料地用一亿欧元现金收购了德国霍瓦尔特造船公司,并接收了霍瓦尔特造船公司的五亿二千四百万欧元的债务。卖方则是当时陷于破产的重型机械制造公司巴布科克-鲍谢希。这笔买卖当时就引起了一场政治风波,反对全盘出售德国军工工业的声音高涨。现在,政府方面表示,柏林政府欢迎造船厂回到德国企业手中。美国投资公司的合同中也表明,德国的企业享有优先收购权。
巩固欧洲造船工业
巩固欧洲造船工业也是谈话的题材之一。如果对于蒂森公司来说,收购霍瓦尔特造船公司负担过重的话,另一家欧洲造船企业也可以参加,共同接手。无论如何,法国的高速火车制造公司对此怀有兴趣,法国政府将放弃在该企业的参股部分。
除此以外,政界与工业界之间一直在讨论另一个方案:造船业可以仿效由德国、法国和西班牙共同组建的宇航工业,使欧洲造船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造船业消息灵通人士说,类似的设想可以用在海军舰艇制造上。这样,法国的造船企业,以及布罗姆和弗斯公司以及蒂森北海制造厂可以一同参与到霍瓦尔特造船公司中来。
把欧洲以外企业挡在门外
为了将欧洲以外的企业挡于门外,德国政府计划,欧洲以外的企业要在德国军工企业拥有25%以上股权,必须获得特别许可。这项计划的出发点正是霍瓦尔特造船公司的出售问题。
经济部的这项提议,得到了国防部和总理府的批准,但也并非没有争议。社民党的军备专家巴尔特斯认为此规定意义重大,而联盟党国防政策发言人、基督教社会联盟的施密特与造船业内人士一样,对此持怀疑态度。他说,欧洲内部相关的出口方针应该统一起来,“以适应法国和英国的自由法则”。
自由民主党人士对此也迟疑不决。自由民主党的军备专家柯佩林警告说:“原则上这是有意义的。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处于限制性规定之下的德国军工企业不应更多失去合作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