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李敖在中国大陆:向左走

2010年9月3日

8月底李敖在中国大陆行期间公开发表言论:爱台湾,就是要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他还对八月初在北大做演讲的龙应台进行了批评,并表示韩寒应该老实写作,莫谈国是。种种言论让人惊呼,李敖不是右行者,而是向左行的人。

https://p.dw.com/p/P3Iq
李敖在北大图像来源: AP Graphics

台湾文化名人李敖,在八月末亮相中国大陆。他首先以一个慈父形象出现,送子李戡入学北大。此之前,李戡因为弃读台湾的大学、选读北京大学,已经接受过很多中国大陆媒体的采访。特别是他陈述的选择北大的理由,和对中国一位年轻的文化名人韩寒不以为然的的轻漫态度,在中国年轻一代中掀起轩然大波,甚至有人评价他根本没有一点其父李敖对执政者的批判精神。至此,关注李敖的大陆公众还保有对李敖基本的一个判断:他是台湾文化名人,激扬文字评点时政,敢于批评执政者等。

8月27日,李敖在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的陪同下,亮相上海世博。他的经典李敖造型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似乎一直没有改变:茶色墨镜、红马甲、蓝衬衫让中国大陆观众从记忆里将他复原。他说现在的他很忧虑,忧虑台湾没有视野,控诉台湾曾查禁他96本书籍,他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大陆记者:"爱台湾,就是要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从大陆寻找慰藉


在公众热议过龙应台北大讲座之后,李敖大陆行引发更大的民间争论。一时间,人们似乎有些转不过神来:这是人们记忆中保持批判精神的李敖吗?但其语言真挚,让人不能怀疑语言背后的立场和价值观。

媒体和公众的评论如潮水一样涌来,他们普遍在质疑一个在公众中有着对强权不屈服形象的批判者,一个追求自由精神的学者,为什么转向左行?

北京人民大学张鸣教授更用民国时期一位名声不雅的乡坤叶德辉来形容李敖,觉得李敖名不副实。大陆知名文化评论人莫之许评论说,李敖等人很聪明,把大陆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因此不敢得罪权势。据悉,9月5日,李敖将在中国大陆出版他的《李敖全集》。

对一些台湾的文化名人到大陆之后,一些与其在台湾互相矛盾的言论和做法,中国大陆知名媒体人笑蜀对德国之声阐述了他自己的判断:

"在台湾有两种知识精英,一种知识精英是和权力有关系的,换句话是和国民党政权有关系的,被称作国民党系精英,相当于台湾的"旧贵族",经过台湾的民主化后,这些"旧贵族"的地位一落千丈,他们被高度边缘化后有一种巨大的失落感,所以无法接受台湾现在的情况或现实。还有一种是为民主而奋斗的知识精英,台湾民主化之后情况并不如台湾巨变之前他们所想象的那样,他们不能接受这样巨大的落差。这两种人目前都不能接受台湾目前的现状。"

笑蜀认为其中一些人"个人的处境极度边缘化,由原来的极具号召力的风云际会中人物,到现在话语权、影响力等都大不如前,他们产生了对台湾民主的怨妇心态,这种心态下演绎的对台湾刻毒的抨击适应了中国大陆方面的需要,他们在中国大陆找到了情感上的慰藉甚至是巨大利益的回报,所以李敖等一部分台湾文化人的这种表现很自然。"

从对权力的抗争到附庸权力


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副教授、台湾北社的法政组召集人曾建元笑称:李敖老矣。蒋介石父子查禁他的书籍,但属于出版后审查;而中国大陆是出版前审查,以是否查禁他的书籍为标准,不能说明中国大陆比台湾民主和开明。

香港《开放》杂志社金钟先生也接受了德国之声的采访。他说,李敖也曾非常坚定地支持过民进党,激烈抨击国民党。"但现在看得出来,李敖变成了一个非常激进的"统派",认同共产党统治的中国。很多知识分子在八十年代对李敖都还有一份尊敬,因为当时他对国民党的批评很大胆,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但他2000年以后,很多知识分子对他的变化感到失望。"

金钟认为,李敖此番表现还有占域中国大陆市场的考虑,"李敖一直是比较重视利益的人,李敖在很早以前曾与《文星》打官司,这在台湾已经是一桩丑闻。充分证明他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金钟指出,从目前李敖同大陆的关系看,这个人变了,"或者说他以前的做法有些是隐藏的负面的东西,不为外人所知道的。比如说他不仅是反对台湾主权独立而且是反对台湾搞民主,他以前写过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在香港也公开发表过,说:'台湾只不过是大公鸡面前的一只蚱蜢,你有什么尊严,你还跳什么?'这就是他对台湾搞民主运动的批判。"

金钟认为,这句话表现了他在权势面前的一种卑躬屈膝,"他连香港人争取民主也一样的反对,所以他现在是完全屈服于共产党的压力,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名和利。"

作者:吴雨

责编:叶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