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国的建议—中东专家致胡锦涛的公开信
2011年6月6日6月4日,美国著名记者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以“中国国防部”的身份,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写了一封公开信。在这封公开信里,他从三个方面谈到了中国政府应该从中东革命中学点什么。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文章首先指出,在过去的十年里,世界被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北京到波士顿,到内蒙古包头,世界被智能手机、无线宽带和其他网络平台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叙利亚,人们每天把用手机和相机摄下的视频与图像上传到Youtube和Facebook。”阿拉伯地区的独裁者们尽管可以控制国营电视台和电台,但无法切断所有的通信网络。北京政府应该了解,在这个时代,没有事情可以被隐藏而不被发现。
“卡尔森法则”
文章指出,“阿拉伯之春”的革命浪潮恰好证明了“卡尔森法则”(Carlson’s Law)。柯蒂斯·卡尔森(Curtis Carlson)是位于硅谷的斯坦福研究所(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的执行总裁。他认为,来源于底层的创新虽然可能很混乱,但聪明且有效;而来自于高层的创新则往往有序但无效兼不合时宜。在当今的时代里,创新的权力应当下移,即更贴近基层的民众。
因此,他写道:“埃及的穆巴拉克对社会动荡的反应太迟钝,处理手段也太僵硬。对于新时代的政治领袖而言,他们的角色应该是激发底层民众的创造力,赋予他们创新的权利,并且疏导和融合他们的创新成果。而这需要给与底层民众更多的自由。”
革命的导火索是对尊严的渴望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认为,在这些国家,人们斗争的目标不是生存而是尊严。就像俄罗斯历史学家列奥·阿隆(Leon Aron)指出的,“阿拉伯之春”看起来与1991年的俄罗斯民主运动很相似——民众强烈渴望主导他们自己的人生。他们要求有保障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国家不能凭一时的心血来潮就嘉许或剥夺他们的权利与义务。
作者写道:“引发革命的不仅仅是GDP的上升或下降。革命的主题是尊严。我们总是夸大人们对GDP的要求,但忽视了他们的理想。而点燃革命导火索的火星却恰恰总是人们对尊严的渴望。”
综合报道:李立
责编: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