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布什的言下之意
2002年6月25日公众期待以久的布什中东问题讲话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新内容。布什讲话重新说明,所有人对中东和平进程的基本特征和组成部分早就达成了一致,对实现和平的方式却有所分歧:巴勒斯坦人应当获得建国的权利,以色列应当放弃占领巴勒斯坦领土并停止修建定居点。
事情却没有这麽简单。实现这些目标还有一段颇为艰难的路要走。布什预计,需要花费三年的时间。这只是一个保守的估计,并且实际存在的困难还没有被考虑进去。
布什在讲话中当然也谈到了这些困难和障碍。首先,务必制止暴力,并逐步实现中东地区秩序正常化。以色列人应当撤退到巴勒斯坦抵抗运动开始前的边界之后。巴勒斯坦人应当选举出一个廉洁的,不再支持恐怖主义的政府。
布什没有明说,言外之意却是,巴勒斯坦人应当让阿拉法特告老还乡。因为他不可能帮助建立巴勒斯坦国。即使布什有理由这么说,这种将实现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合法权利与民主挂钩的做法也显得过于不同寻常了。
巴勒斯坦务必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和邻邦。奥斯陆以及后续协议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从一个游击组织演变成为一个半国家性质的机构这一步也许迈得太大了。仅仅在财政上支持巴自治政府还不够,这样不可能促成实现民主。
阿拉法特的嗅觉十分灵敏,于是宣布实行改革和民主选举。假如改革和选举正确进行的话,美国总统就无法取消阿拉法特推进和平进程的资格。以色列也务必思考作为以往和平进程基础的老观点,即,对手是无法选择的。以色列必须接受以下的现实,它不可能长期保留对1967年以来被占领土的控制权。
布什方案中的薄弱环节是,何时,以何种方式以及是否真的使上述构想得到落实。暴力活动一天得不到消除,布什就不会强迫以色列撤退,巴自治机构不实行改革,布什也就不会承认巴勒斯坦国。布什的态度是等待和观望,似乎这种等待还不够长久。
最终宣布巴勒斯坦为临时性国家不应当造成太多的模糊概念。因为,只要巴勒斯坦的边界还不能得到最终确定,就不存在其他的选择。巴勒斯坦人已经把一只脚跨进了大门,至于大门能开启到何种程度,完全仰仗于双方的良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