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德国:华德福的神话
2016年2月19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不能不承认将Waldorf翻译成"华德福"的中国人实在很高明。给人的联想是:学习了德国的模式简直就是福份,具体到这里就是Waldorf的模式。
其实, 华德福的创建者鲁道夫·施泰纳(Rudolf Steiner)并不是德国人,而他也不是唯一一个上世纪上半叶将德国视为传播自己主张理想之地的奥地利人。谁现在想到了希特勒,并没有什么错。因为在维也纳大学教育学专家霍普曼(Stefan Hopmann)看来,连接施泰纳人智学和国家社会主义(纳粹主义)的便是种族论:"他们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施泰纳关于黑人、红种人和黄种人的言论耸人听闻。区别只是:施泰纳不是法西斯主义者。"
成熟的德国人和成长中的中国人
这位人智学创始人对黄种人有什么高论呢?"在他看来,黄种人的大脑和雅利安人不同,对光的接受方式也不同。他认为雅利安人代表着人类发展的成熟阶段,而黄种人是处在青春期的非成人",霍普曼说。我把教授的这段话写了个帖子,发到微博上,引起激烈争论。中国的施泰纳粉丝们表现得宽宏大量:"那又怎么样?种族主义那时很流行。""对我来说,华德福注重自由和创造性,这比其始祖的理论更重要。"
霍普曼教授不这么看:"根据人智学的理论,每个孩子来到世上的时候已经定了型。老师的任务是让学生按照他命中注定的方向发展。你应当成为我们认定你必须成为的人。这与自由毫不沾边。"
在霍普曼眼里,人智学是一套完整的理论:"施泰纳确信他不只能概览历史的长河,还能预见未来。而华德福学校给了他实践自己理论的空间。"华德福不仅是学校,这一套体系还拥有自己的银行,甚至自己的服装。
邪教组织?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平行的世界,或者说像邪教。至少中国的华德福确实有这样的味道。一位昔日的华德福父亲告诉我,中国的华德福一般设在城市边缘。由于父母必须积极参与学校的事务,因此渐渐地,大家都不得不搬到了学校的附近。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华德福社区,与世隔绝。另一位向我描述她的华德福朋友:"感觉这朋友越来越邪乎,交往越来越少,他们的圈子越来越封闭,和邪教一样一样的。"
对这样的自我封闭,父母还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比如深圳的华德福幼儿园每月3000元,小学5000元。在德国是按照家长收入收费,但一般来说远低于中国的价格。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德国,送孩子去华德福的一般是家境殷实的中产阶层。他们对公立学校一般持拒绝的态度,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到分数的压力。华德福重艺术、重手工的模式很投这些家长的喜好。霍普曼说,这些家长绝大多数不了解华德福人智学的背景,对施泰纳也一无所知。
不过至少在德国,华德福学校的邪教背景并不明显,或者说学校与学校之间区别很大。我认识一个刚刚在科隆华德福高中毕业的男孩子。他说自己在华德福的13年总体来说是愉快的回忆。施泰纳的人智学并没有扮演特别重要的角色。不过有一次历史老师带他去华德福教堂,他尝到了邪教的滋味;在校际交流的时候,他也感觉其他国家华德福的学生有些奇怪。
边缘现象
在德国,华德福不过是几类私立学校当中的一种,是一个边缘现象。提起华德福,德国人的一般联想是轻松教育,有时候笑话那里的学生用舞蹈动作表现自己的名字。轻松教学的结果会不会使学生丧生竞争力呢?我认识的那个男孩认为不是这样,但与公立学校的学生相比,他感觉吃苦的精神不足。霍普曼教授认为,由于华德福收费,去那里的孩子一般出自较高收入家庭,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在传授知识方面的缺失家庭可以弥补。
华德福在中国的形象可就完全不同了。有一种说法是:华德福受到国家的赞许,因为它享受政府的资助。实际情况是:华德福属于国家认可的私立学校,因此得到补贴,这是其他几类私立学校同样享受的待遇,不说明任何问题。中国的部分主流媒体不加任何评论地刊登华德福校长粉饰施泰纳和宣传华德福教育的文章。其中常见的一句话是:"华德福是各国主流教育外,发展最迅速的非宗教教育体系。"霍普曼说,这些"之最"都是不实之词,华德福既非发展最迅速的体系,更不是非宗教教育。我上面已经提到华德福拥有自己的教会。在德国的华德福学校里,没有受到基督教洗礼的学生必须参加华德福的自由教会。为什么这些错误信息在中国畅行无阻呢?我偶然在微博上发现,中国教育在线的副总编竟是施泰纳的忠实粉丝。
霍普曼对不少中国人盲目崇拜华德福模式表示担忧。在他看来,施泰纳的传人有选择地翻译其作品:"他的种族论或转世理论一般没有翻译。"这样,中国人便不会读到使他们感到震惊的段落。
对中国的华德福粉来说,该模式来自德国就已经足够。德国人生产世界上最棒的汽车,酿制最可口的啤酒,获得各种名目的诺贝尔奖,他们的学校当然也是天下无敌的。面对这样的逻辑,理性一般就无计可施了。
作者简介:张丹红出生于北京,在德国生活二十多年。她把对德国社会的观察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