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转至内容
跳转至主菜单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新视频
地区
中国
德国
台湾
欧洲
香港
亚洲
主题
人权
新闻自由
法治国家
气候环境
分类
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创新
焦点
特朗普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最新视频
电视直播节目
繁
广告
非洲
地跨赤道南北,面积为30,221,532平方公里,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人口约十亿三千万(2010年估计值),约占全球总人口15%。非洲是世界面积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
跳转至下一栏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所有相关主题内容
施泰因迈尔西非行是为欧非峰会做准备
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将举行欧盟与非盟之间的高峰会议。这将是六年来的第一次。尽管德国已经卸任了欧盟轮值主席,但仍旧为会议能够如期举行积极地活动着。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访问非洲的加纳和尼日利亚便是为高峰会议做筹备工作。
评论:德国增加非洲投入是正确之举
上周,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在为期三天的西非之行的框架下访问了尼日利亚和加纳。这是德国外长自上任以来的第二次非洲之行。尽管目前中国尤其看好非洲,对该地区进行大量投资,但施泰因迈尔还是将文化和教育合作作为此次非洲之行的重点议题。此举是否正确,请看Ute Schaeffer发表的评论:
扬帆非洲:葡萄牙当欧盟主席自有传统重点
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国家都会制定自己新的目标,提出各自新的要求。比如,刚刚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葡萄牙就努力与非洲国家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非洲西部和南部的若干国家曾长期受到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早在16、17世纪,葡萄牙就是欧洲大陆最先驾船驶抵非洲西海岸的宗主国,如今的塞内加尔、几内亚直至安格拉等都曾饱受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德国之声记者发来如下报导。
开普敦世界经济论坛谈中印角色
不久前自己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和中国现在却以援助国的姿态进入非洲地区。它们的目的很明确:保证自己的原材料供应。但问题并非那么简单。在开普敦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人们广泛讨论了这个话题。德国之声记者报导如下。
打工一天援助非洲教育
周二,德国十八万青少年放下手中的课本,打工一天,把约150万欧元的收入用来赞助非洲教育。据组织这个活动的“打工一天行动”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参加这个名为“为非洲打工一天”项目的德国学校有817所。
德国建材业担忧中国对非洲的原料政策
读者来函集(2007年6月第2集)
天安门事件,熊猫夭折,中国盗版现象,气候峰会等话题受到读者朋友的广泛关注。
中国在非洲的投入面面观
在苏丹达尔富尔危机问题上,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的压力。上周,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要求中国停止向苏丹出售武器。因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向达尔富尔地区派驻联合国维和部队,美国政界有人发出了抵制2008年北京奥运的呼声。就达尔富尔问题,南德意志报在题为“苏丹的石油、中国的武器”评论文章中写道:
经合组织发展委员会成员谈非洲问题
两年前,在苏格兰举行的八国峰会上,非洲就是主题。今年的德国海利根达姆八国峰会,这一主题依旧。欧洲是否兑现了许下的诺言?欧洲为什么不断批评中国?怎样看待中国在非洲扮演的角色?德国之声中文网就以上问题电话采访了经合组织发展委员会的莱森教授。
“竞争比并非真诚的言辞要好”
两年前在苏格兰举行的G8峰会上,非洲就是主题。今年的德国海利根达姆八国峰会,这一主题依旧。欧洲是否兑现了许下的诺言?欧洲为什么不断批评中国?怎样看中国在非洲扮演的角色?德国之声中文网就以上问题电话采访了经合组织(OECD)发展委员会的莱森教授(Helmut Reisen)。
从赞比亚矿难看中国对非洲的投入
中国在非洲的积极投入是德国海利根达姆八国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一,也是德语媒体近来关注的话题。明镜周刊报道了2005年4月20日中国经营的查贝什铜矿炸药库爆炸的事故:
欧非希望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
德国将非洲的发展问题定为8国集团峰会的一项重点内容。非洲大陆被排在议事日程前列已不是第一次。2年前在英国召开的8国峰会就曾把目光焦点投向非洲。这些工业强国决定增加一倍援助资金来帮助世界最贫困的国家进行发展。但是非政府组织批评说,8国集团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现在为了不让海里根达姆峰会重蹈覆辙,非洲以及欧洲代表共同参加了在德国举行的世界银行论坛。
八国集团对中国的批评有其一己之私
八国集团财政部长波茨坦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是中国对非洲的贷款问题。对此,许多德语媒体做了详尽报道。柏林日报写道:
非洲象牙走私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人在搞
中国派特使主攻达尔富尔危机
在苏丹达尔富尔危机问题上,中国政府因拒绝采取严厉的制裁措施,招致国际社会的批评。有人指责,中国政府为了经济利益,拒绝向喀土姆当局施加压力。有鉴于此,中国政府任命了一名以达尔富尔问题为工作重点的非洲事物特别代表。
与艾滋病做斗争的祖母
艾滋病使世界数百万儿童沦为孤儿。对这些孤儿来说,祖母成为唯一照料他们的亲人。在南非某些地区,60%以上的儿童与他们的爷爷奶奶们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往往因艾滋病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不得不承担起抚养孙子孙女的重负。他们每日为求生苦苦挣扎。为了帮助这些妇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本周五在柏林发起了一项大型活动,名为“被人遗忘的英雄-与艾滋病做斗争的祖母”。
中美非洲政策比较
非洲萨哈拉以南蕴藏大量的石油资源。中国为了保障能源供应,加大了在非洲的投入,成了美国的竞争对手。就此,德国与国际政策月刊写道:
收入不均已达拉美或非洲的程度
“中国人大的三千名代表并不代表人民监督政府,而是代表领导人监督十三亿臣民。在这个到处着火的国家,他们是政治消防队。”柏林日报的评论在这段话后接着写道:
德国非洲政策失误不少
对德国总统克勒来说,非洲一直是他非常关注的大陆。他多次访问非洲,呼吁为非洲提供更多人道主义援助以及政治是的支持。但是,德国政界许多人感到,德国的非洲政策仍有不少失误。联邦议院上周五就此展开了讨论。
中国大陆和台湾在非洲引起巨大情绪波动
非洲的经济连续三年净增长5%。德国莱比锡大学非洲学学者赫尔穆特•阿舍在时代周报发表的文章指出,中国利用非洲发展的好势头,及时快速地进入了非洲市场。德国之声编译如下。
读者来函集(2007年2月第2期)
料峭春寒中,无数人哀悼着锡滕森罹难者的不幸。清贫的学生,善良的母亲纷纷伸出了热情的援助之手。也有不少读者对德国媒体在此事件中想当然的报道方式表示抗议。话题还围绕着中非合作等展开。
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别夸张了!
八国十二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此次非洲之行安排得非常紧凑。无论在喀麦隆、利比里亚、苏丹、还是赞比亚、纳米比亚、莫桑比克又或者南非、塞舌尔,胡锦涛都努力增进与东道主的政治以及经济关系。现在中国已经是非洲大陆的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而欧洲则对此不无忧虑。德国之声非洲部主任Ute Schaeffer评论如下:
胡锦涛强调中非合作不会损害非洲利益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非洲的访问中,驳斥了有关中国与非洲的合作属于新殖民主义的论断。胡锦涛在访问南非时表示,中国与非洲开展经济合作不会损害非洲的利益。
胡锦涛取消了访问铜矿计划
法兰克福评论报报道说,两年前,中国在赞比亚经营的一个铜矿发生矿难,51名赞比亚矿工遇难。死者家属对中国经营者事故前没有采取有效安全措施、事故后只发放少量抚恤金十分不满。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事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赞比亚时,临时取消了参观这个铜矿的计划。法兰克福评论报接着写道:
非洲人在中国广州
九十年代,在华外籍留学生圈内流转许多关于非洲籍学生的传闻轶事。据说,很多非洲留学生来到中国后无法适应环境,在孤独和痛苦中煎熬,甚至有些人不堪重负寻了短见。直到今天,很多中国人仍然对黑人有很深的偏见,尽管如此,中国对许多非洲人似乎仍然很有吸引力,比如在南方大都市,就生活着为数不少的非洲移民。
德国讨论是否还向中国提供发展援助
提供发展援助,就是将纳税人的钱投入无底洞。一项问卷调查显示,这种观点在德国民众中非常普遍。与此相反,德国议会则认为,提供发展援助不但绝对必要,而且还应该增加援助款项。联邦议院中的各党派代表在本周四就发展政策进行辩论后,已经就此达成了一致。不过到底该如何使用发展援助款,议员们的意见却并不相同。
众说纷纭中国对非洲魅力攻势
就胡锦涛访问非洲八国,德语媒体继续发表评论和报道。
胡锦涛访问苏丹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目前正在进行其为期十二天的非洲之行。胡锦涛十分注重进一步加强北京同非洲大陆的传统友谊。而其此行目的之一,是要扩展双方的贸易往来。早在胡锦涛出访之前,北京就已宣布,将同有关非洲国家签署一系列经济合作协定。二月二日,胡锦涛到访苏丹,国际社会普遍希望北京能利用其政治影响力,促成达尔富尔危机的和平解决。
塞内加尔作家谈中国在非洲的重新殖民化
塞内加尔作家兼新闻记者的盖伊(Adama Gaye)新近在巴黎出版了他的题为“龙与鸵鸟”的纪实散文集。该书记述了他多年来对越发频繁出现在非洲的中国人的关注。盖伊的主要论点是,中国人来到非洲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一次重新殖民化。德国南德意志报记者同盖伊进行了详谈。德国之声记者总结了这次谈话的主要内容。
中国在非洲占据的心理优势
本星期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开始了他一年内的第二次非洲之行。德语媒体对此发表了诸多报道和评论文章。
胡锦涛三顾非洲备受关注
去年11月,中国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非论坛峰会,共有48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与会。仅仅两个月之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又开始了上任后的第三次非洲之行。本周一,中国方面宣布将减免33个非洲国家的数亿美元债务,以帮助非洲大陆走上发展的快车道。胡锦涛的此次访问为期12天,访问国家包括利比里亚,苏丹,南非等八国。
胡锦涛再度访非背景分析
对欧洲而言,非洲曾是一块被遗忘的大陆。不过这种情况现在似乎已经成为了历史。欧洲人重又想起了南部的近邻。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三年来积极行动,填补了欧洲以及美国人在非洲大陆留下的空缺。在非洲,人们到处可以看见中国的痕迹。中国人对于获取非洲的原材料,例如石油、天然气或者金属格外积极。现在几乎没有哪个国际会议不讨论中国在非洲扮演的角色。
中国在非洲面临的新挑战
从本周二开始,胡锦涛主席开始对非洲8国进行为期12天的访问。本次访问从喀麦隆开始,经过利比里亚、苏丹、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最后在塞舌尔群岛结束。
非洲代表质疑中国超强非洲攻势
在过去召开的世界社会论坛上,几乎看不到中国代表的身影,因为中国一向不愿意加入反对全球化的队伍。但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第7届世界社会论坛上,中国却派出了援助组织代表团参加。观察家认为,中国此次参会旨在加强其在非洲的活动。一些非洲国家代表质疑中国在非洲积极活动的目的,认为中国变了,跟西方国家没有什么不同了。下面是德国之声记者从内罗毕发回的报导。
人类非洲起源说添化石证据
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人们很久以来就争论不休,一个中心论和多中心论相持不下。一个中心是指非洲,至今的主要佐证是基因证据。现在,这个理论又得到了化石证据的支持。德国之声记者报导如下。
胡锦涛二月初再访非洲-德国欧洲如是看
中国一方面接受发展援助资金,一方面又积极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开始他上任以来的第3次非洲之行,凸显了北京对发展同非洲关系的重视以及中国在非洲的战略利益。2月7日,胡锦涛将开始对南非等8个非洲国家进行10天访问。德国之声记者在此综述德国和欧洲近日对中国强化其非洲攻势的看法。
中国专家帮助非洲扫除疟疾
非洲东南莫桑比克海峡北端的一群火山岛上,有的村落村民疟疾原虫携带率高达近95%。中国医疗援助专家的目标是将这一数字下降到微不足道的3%左右。
胡锦涛将于二月初访问非洲
胡锦涛将于二月初访问非洲
中国与西方国家在非洲的争夺战业已开始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再次超过10%。这样的增长速度需要大量的原料和能源来支持,被欧美遗忘的非洲成了中国理想的供应基地。但中国向非洲进军引发了西方的严重不安,欧美不仅担心失去自己在非洲的经济利益,也害怕非洲的政治格局出现对西方不利的变化。
欧洲必须改变自己的非洲政策
德国总统科勒在为期4天的加纳之行中,呼吁欧洲和非洲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50名来自德国和18个非洲国家的年轻人应加纳总统库福尔和德国总统科勒的邀请参加了名为“两代人,同一个未来”的活动,他们与政治家、科学家、文化人以及经济专家展开了对话。另外,博茨瓦纳、利比里亚、以及尼日利亚的领导人也前往加纳参加了1月12日至14日举行的非洲论坛。以下是德国之声记者的评论。
德国总统三度访非洲
本周,德国总统克勒将开始其第3次非洲之行。由于加纳严格执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所制定的经济发展政策,坚持走民主改革的道路,成为非洲国家改革的样板。加纳总统约翰.库福尔是非洲的改革派领导人,受到克勒总统的赏识,两人之间早就建立了友好关系。
中国的非洲攻势
新年伊始,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开始了非洲七国之行。在新兴的石油开采国赤道几内亚,李肇星为中国无息贷款援建的广播电视中心剪彩。继15亿欧元的贷款之后,中国外交部长再次许诺给予该国19亿欧元的财政补贴。联想到去年中国国家元首胡锦涛和政府总理温家宝先后访问非洲及北京举办的中国非洲峰会,科隆城市导报惊呼:中国开始了非洲攻势。该报注意到,中国的援助大多集中在基础设施方面:
中印的非洲行为有积极效果也有负面
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强国对非洲大陆的兴趣在许多领域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比如,原油价格升高,这使许多非洲产油国的收入明显增高。而随着竞争的加剧,获取产品和资金的渠道变得更多了。但同时有不少问题,看法也有很大分歧。德国之声记者就此采访了德国发展援助政策研究所的非洲问题专家,中国非洲问题专家,苏丹独立报人,埃塞俄比亚援助问题专家。
中国进入非洲和阿拉伯石油真空
2002年安哥拉内战结束后,这个非洲西南部的国家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了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由于桑多斯总统为首的安哥拉政府贪渎腐败,西方国家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不愿提供财政援助。法兰克福评论报发表文章说,中国进入了这个西方留下的真空。德国之声编译如下。
国际关注德国,德国关注非洲
明年,国际社会将会极度关注德国。因为从明年1月1日起,德国既要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又是八国高峰会议主席。德国将在国际上担负重任。德国打算加速完成联合国制定的千禧年发展计划,特别是将世界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因此德国将注意力集中在最贫穷的非洲。
中国寻求非洲代理人
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经济起飞国家十分重视非洲丰富的资源,但这些国家向非洲进军时,往往无视那里的人权、环保和腐败问题。南德意志报以这段话引出了一个德国政府的话题:
读者来函集(2006年12月第1辑)
用另一只眼看中国文学的顾彬先生在中国读者眼里好像一位"老愤青",顾老先生的贬"狼"之语引发了读者的纷纷挺"狼"。话题还有安东尼奥的影片《中国》, 德国记者体验中国以及如何看待中国援助非洲。
如何看待中国援助非洲?
今年11月份在北京召开的中非峰会上,中国大手笔许诺对非洲提供发展援助,引起了西方工业国中的发展援助出资国的不安和高度警惕。德国弗里德里希-艾尔伯特基金会发表专论,分析了中国从发展援助接受国到出资国的转变过程和对国际社会结构的意义。
非洲难民进攻欧洲南大门
目前仍然不断有大批难民从中非前往北非和西北非,以便从那里偷渡到欧洲。大量难民流亡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相关国家精疲力尽,不少难民中途丧生。今年七月,欧洲和非洲的政治家曾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就难民问题进行磋商。11月22日和23日双方再次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举行会议。德国外交部国务部长格洛泽和联邦内政部长朔伊布勒出席了此次会议。
德国外长非洲之行收获颇丰
德国外交部长施泰因迈尔在五天的北非之行连续访问了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等国。除了同非洲国家建立了新的接触之外,五个国家也给施泰因迈尔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前一页面
第16 页,共18 页
下一页面